“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不斷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時候,快樂感并沒有那么充分?”
你有什么,和你是什么,完全是兩碼事
而是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活出一點點意義,別讓錢把自己搞得很沒意思。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處在這樣一種怕浪費時間的恐懼當中,然后,匆匆忙忙的做著所有的事情
不管你是在吃飯還是在走路,甚至是你在工作的時候,你也是眼下做著這件事情心里還想著另外的事情。
總之,各種各樣的雜念不停在你的大腦當中涌現,我們的整個體驗是一片混沌和混亂的狀態,當你忙了一整天,忙了一星期,甚至是忙了一個月的時候,你再回頭來去想,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你會發現自己一時半會想不起來
這樣的一種匆忙,其實,對你的世界,對你所做的事情以及對你周圍的世界,以及對他人都是一種浮皮潦草、無所用心的應付,甚至是一種抵觸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用三個字概括:“劣質化”。你拒絕跟自己、跟他人進行深切的接觸,應付式的做事,應付式的生活,這樣的狀態就是一種遠離“禪”的狀態。
當我們覺得這樣的過程是在浪費時間的時候,證明我們頭腦當中一直是被一種莫名其妙的緊迫感和焦慮感所綁架。而所謂的“禪修”、“禪定”,就是用自如和專注的感受方式,來清除頭腦當中大量涌現來的毫無意義的雜念。
你去親切的感受世界,也感受內在的自己,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態當中,你能感受到那種無時間的時間性,感受到那種平時很少感受到的一種充裕感和放松感,一種跟世界跟自己深入接觸之后的那種融和感,這就叫“禪”。
這種狀態也是一種禪修的狀態。行、住、坐、臥,語、默、擦鞋、喝茶、插花、舞劍……不管什么方式,這都是手段,都是行“假”,通過這種“假”能達到一種“真”,能夠屏蔽、過濾種種雜音,種種雜念。
用心喝茶,其實和我們用心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樣的,就是讓我們的感知(眼、耳、鼻、舌、身、意),讓我們的各種感知方式都集中在眼前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達到一種“多信道”、“全息化”的感知。用這種“多信道”、“全息式”的感知來充滿我的內心,從而把種種雜質、雜音從我們內心清除出去。
活在當下
比如我現在就在很認真地摘抄我很喜歡的一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