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朋友和我訴苦說「你知道嗎,我出去的時候,有人問我在什么學校讀,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學生。有些人聽到我讀的是大專,就會停止追問,尷尬的笑了笑說在哪讀都一樣。」
? 1?
這幾天高考成績都出來了,我的朋友圈也被家鄉一所高中刷屏,本科率將近100%。下面有人評論這所學校很厲害,而另一所學校真的很垃圾,一個班只考一個,還是個普通二本,考一本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我不禁思考,為什么有些人可以考985,211,有些人只能讀個普通大學,甚至是專科呢?為什么我們從小都會聽到類似于那種「老師家的孩子都比一般人家要聰明一點」的話。
這真的是智商的問題嗎?智商高的人就能考985,211,智商低的人就只能讀大專,或者輟學打工。
這樣判斷未免有點武斷。
我特意問了一下我身邊就讀某雙一流高校的朋友A,也問了一下就讀一所某專科院校的朋友B。
問他們「你覺得在過去什么對你目前的狀態影響最大?」
2
A
我從小就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可能我爸媽是老師的原因,他們很開明。
小時候無論我想學什么我爸媽都會支持我,鼓勵我。不過有一個前提條件是,只要學必須堅持不可半途而廢,一直到高三開學我才結束那些業余愛好。
就連初中時期我迷戀武俠小說我爸看見了也沒有怪我,他說「這是青春期很正常,爸爸以前也喜歡看,那時你爺爺沒少罵我。不過學習不許耽誤,也不許半夜躲著看,對眼睛不好,知道嗎?」
其實我的智商也很一般般,其他人不會的我也不會,他們聽不懂的我也聽不懂,我又不是天才。不過學習上事我爸媽真的幫助了我許多,至少不會的題目不用請家教。
暑假去爺爺家,爺爺是以前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天天督促我練毛筆字,早上和他一起晨練,晚上和他一起看書。
我有現在的狀態,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我的家庭。教會了我要自信,自控,自律,自制,堅持。
B
我爸爸是個木工,在我們那個小鎮上,過得還算舒心。
可是,從小到大我一直是我爸媽情感的垃圾桶。我爸媽一生氣就罵我是個蠢貨,一點用也沒有,是個賠錢貨,以及各種惡言相向。
那個時候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垃圾,什么也不會,什么也做不好,甚至連做人的資格也沒有。
當我在家看一些世界名著被我爸發現時,他會說「看什么看,學習不好好學,整天就知道看這些小說,看了有什么用,怪不得你學習不好」我反駁那是世界名著,我爸就會更來氣,又不是學習上的書,不許看。
當我想像別人小女孩一樣去學舞蹈鋼琴時,我爸會一口否決。學什么學?你學習都學不好還學那些破東西,天天扭來扭去的給誰看。學習才是主要的,學習好才是王道。
當我高考考的不好想復讀時,我爸會說復什么讀,不準,你一個女孩子大專學歷夠了,學歷高了嫁不出去。
長大了,我爸媽又天天在我耳邊說,你看看你什么也不會,沒有一樣是你會的,腦子笨的不得了。學習也不行。
人家的小孩學習不行至少唱歌跳舞樂器樣樣精通,前段時間還拿了個獎,300多分就走了一本,你再看看你,一無是處,我怎么會生出像你這樣的孩子,早知道你一出生我就把你和別人換了。
呵呵,我小時候想學舞蹈,是誰不讓我學的?
所以久而久之,我就學會了看人臉色。在家無論做什么,甚至是多夾一下我喜歡的菜我都會看我爸媽一眼,怕他們罵我「你碗里吃完在夾不行嗎?」
我活的很謹慎小心翼翼。一直把所有情緒往自己肚里放。我卻悲哀的發現我真的活成了我討厭的那種人。
我冷漠,不關心一切與我無關的事,我極度缺乏自信,我的生活如一灘死水,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別人說什么做什么和我根本無關,我沒有熱愛生活,反而覺得這世界充滿了惡意……
3
造成這樣的結果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兩個人的心態完全不一樣呢?
一個專科一個本科,真的是因為前者智商高,比較努力,后者智商低不努力嗎?
可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還沒有到拼智商的的地步。
也不是否定專科比不上本科,而是按照社會上目前的工種范圍,和后來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結果很現實:“大部分專科出來的學生,比不上本科”。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原生家庭】——【階級固化】
原生家庭對于孩子最大的影響在于提供了最初的認知方法和模式。
而你未來的性格命運很大部分是取決于你的家庭環境,你的父母文化素質,取決于你所生活的環境。
說白了:根本不是什么努不努力的問題,而是父母的階層決定子女的階層。這個現象叫做階層固化。
用個不恰當的例子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很多來自于城市里面的優秀家庭的子女,他們幾乎都在中學階段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職業規劃,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能夠在高考前都已經規劃好了一切,他們知道自己在上大學之后要做什么。這一切的結果都是他們的父母和環境贈與他們的。
這個本事是與生俱來的,起跑線都比普通人高了不知多少倍。
而為什么很多農村學生考不上985/211?
是不努力?清北復交的農村生源僅10%左右是因為農村孩子沒城市孩子不努力?
錯!這是階層固化導致的結果。
? 4
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至少經過三代才能改變一個家庭的思維模式。
例如:
第一代人大學畢業后可能從事——老師,公務員,會計,醫生……
第二代可能從事——金融,律師……
第三代可能從事——藝術,文學……
這也恰恰證明了,父母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孩子的格局。
雖不乏寒門出貴子,也有很多人父母都是農民,或者父母都不懂教育,他們含辛茹苦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活著,可他們的孩子仍然是高學歷拿高工資,可那畢竟是占總體的少數。
當然也不能把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全部歸結于原生家庭身上,這其中還會有其他因素影響。
但在現如今的社會,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的高考狀元都是中產家庭,興趣愛好廣泛。
人們都說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有很多家長買高價學區房,上各種補習班,已經不再局限于鋼琴舞蹈了,而是擊劍冰球一些燒錢的玩意兒。
可殊不知,家長才是孩子的起跑線。一個好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命運的主宰者。
這里好的父母不是指你要有很多錢,或者你要有很高的學歷。
而是指你要勤奮上進,你要為了目標努力前進,你要立志堅定,你要去適應這個時代,思想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
不能選擇安逸,不能把執迷不悟當做執著,把自我滿足當做自信,不能懶惰還自鳴得意……
當你努力了,你的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彼此相成。
至于這影響能有多深遠,一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二來兒孫自有兒孫福。
不管是早以作為父母的人還是未成家的人
我想都應該記住,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點,只有當你自己優秀了,你才能成為你未來家庭和子女的筋斗云而不是絆腳石。
關注公眾號(橘綠時)
我有故事也有清酒
愿我是你的港灣
如果你想從小白逆襲成PS教程,后臺回復 (PS教程)即可獲取
如果你想練習聲線,提升普通話等級,擁有像主持人一樣的聲音,后臺回復 (播音教程)即可獲取
如果你想鍛煉口才提升交流能力,后臺回復 (演講與口才)即可獲取
如果你想投稿給各大報刊雜志文摘,后臺回復 (雜志投稿資源)即可獲取
如果你想增強時間管理能力,變得自律拒絕拖延,后臺回復 (時間管理)即可獲取
如果你想通過看美劇提升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后臺回復 (老友記)即可獲取
如果你想提升閱讀幫你提升情商的好物,后臺回復 (書)即可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