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還是那樣子,八十年代的街道加上近年新蓋的房屋。灰塵,垃圾和好多家商店。這里沒有我想象中的梧桐樹。
至于它的名字,墨紅鎮。讓人費解的是墨是黑色的,又單配上一個紅字,沒有人說得上來它的由來,所有人索性不去理會,叫著順口就行。
街頭的大花園早早的拆了,由于沒有正式的名字,所有人把大花園叫成了街頭的名字。現在成了過往車輛的暫時停靠站,還有兩個流浪漢的歇腳處。
往前走是幾家早點店,擺著幾張學校里餐桌模樣的桌子,歇歇腳,吃碗米線或者蒸餌絲,是背著籮籮上街的人解乏的地方,也成了好多人閑聊幾句,了解日常事件的地方,頗有北京城老茶館的感覺。除了賣早點外,這幾家名義上的早點店還充當了路人的晌午店,營業到太陽落下,拉上卷簾門。
街中部陸陸續續開了幾家理發店,不論剪什么樣的發型,只要付十塊錢。價格雖然隨著物價漲了幾遍,但并沒有多新意的發型。最多的,也只是熟練于殺馬特樣式。
賣手機的和賣電器的小店,喇叭聲高喊著每一天,降價不降質量。
鎮上唯一一家銀行,鑲滿了花崗巖地磚,暗紅色和整個格局并不是很搭調。每天來存錢取錢的人很多,窗口并不存在有很好的秩序,但從來沒有人為此爭吵。
小鎮的后街,全是一排衣服店,服裝類型齊全,也跟得上市里面的潮流。有生意的時候,店家忙著賣衣服,空閑時間,幾個小店老板總是在門前約著打牌。有競爭,但還是一群牌友。晚飯總是差不多在一個點,一家人的炒肉,香味飄滿整條不大的街道。
汽車和摩托車修理店,開在街的前后兩頭。近幾年的生意還算不錯。廢棄的零件和機油,散落一地。
鎮上的唯一一家花店,老板是一對小夫妻,很少爭吵。早上八點左右開門,每天侍弄著花花草草,偶爾也去山上轉轉,開著車挖些泥土回來。
鎮中學占據著好大一塊地方,幾千個學生,每天讀書聲和廣播總要響好幾遍。由于在全縣數一數二的升學率,近年來了不少它鎮的學生。校長換了幾個,教學樓和宿舍也新蓋了好幾棟。每天晚上,總有很多人去學校散步,打球。
鎮子后的十字路口,開著幾家快遞收發店。每天都有好多快遞,幾對快遞夫婦很忙,拿快遞的時候,經常看到額頭上出著汗。
往前走,一排排太陽能路燈后,蓋起了好多新房,上房下店。停了好多小轎車。
每天晚上,幾家KTV都很熱鬧,一群五音不全的人總愛大聲唱歌,整瓶喝酒。節日期間房間總是爆滿,全部要提前預定。
鎮上唯一一家加油站,油的質量并沒有那么好,生意卻很好。
一條小河穿過整個小鎮,岸邊堆著垃圾,河水是清的,沒有魚。
今年的春節,小鎮還是那么熱鬧,成了所有人的春節來出。
過年后,一部分人要出門打工。閑下來吃喝玩樂幾天,又是一年。
小鎮上,總有一種聲音讓我懷念,相遇或者分開,又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