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淘漉作者團
文章經淘漉音樂授權轉載(ID:taolumusic)
又是一年中秋時,我們望著同一輪明月,無論身在何處,心都會在最眷戀的家。
在老舍的《四世同堂》里面對中秋是這樣寫的: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
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
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藍,那么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么威脅與損害的。
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同時,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
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艷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老舍將中秋的熱鬧場景描寫的淋漓盡致,可是有時候越是熱鬧,越是隆重,越顯出身在異鄉人的孤獨。
又見中秋月,月是故鄉明,遙寄故鄉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小時候,總喜歡指著月亮問問題,奶奶總說,不能用手指月亮,小心天狗會把你的耳朵吃掉,嚇得我趕緊捂住耳朵。
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天真的以為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便經常抬頭望月亮,總感覺好像真的能看到些什么。
長大后再也沒有了這些天真,嘗盡了離別的滋味只能嘆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作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鄧麗君更是把這種想念的愁思演唱的纏綿婉轉。
每到中秋團圓夜,就更想念那些遠在他鄉的愛人。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他們從初中開始就相互喜歡,但是那時候以學業為重并不能在一起,他們便為了未來而努力。
到大學的時候很不幸兩個人并沒有考上同一所大學,之后就是漫長的異地戀。
中秋節對于異地戀的戀人無疑是一種煎熬,拿著手機訴說著思念,想想他們當時的心情也應該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所幸異地戀八年后,他們終于結婚了,幸福美滿。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每個人眼中的明月也有所差別,但愿我的明月暗一些,勻出些許光亮,安撫遠在故鄉的親人,照耀散落四海的朋友。
中秋是最有詩情畫意的節日,惆悵也好,欣慰也罷,那孤懸中天的明月總會圓得讓你無可挑剔。
一輪明月靜照,天下游子思歸,這就是中秋,是達官貴人的中秋,也是平頭百姓的中秋,是傳承千年的中秋,也是歲歲年年不盡相同的中秋。
中秋的明月就像一滴圓圓的淚,是你思念親人的刻骨柔情。
所有遠在異鄉的游子遠離母親的懷抱,獨自奮斗在人生征途,這些年酸甜苦辣的滋味全都嘗遍,身后歪歪斜斜的腳印就是飽經風霜的人生印跡。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猶記得當年年少,父母華發未生,兄弟姐妹皆稚嫩。
每逢中秋,院里的桂花開始發出陣陣幽香,那時天上的月亮美麗憂傷,神秘莫測,孩子們總想伸手抓到。
那時的月餅雖是單調的芝麻餡,吃的也是粗茶淡飯,但一家人在一起過中秋的場景,就是值得一輩子回憶的溫暖。
如今月餅的種類越來越多,相見卻越來越困難,就算相見也因為忙碌而心事重重,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閑適和溫暖。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也許,在你眼中,中秋的明月就像一杯香醇的酒,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酒香隨著月光彌漫,團聚的親人舉起杯,飲不盡的馨香與甜蜜。
父親的胡子白了,母親的皺紋深了,但是掩不住他們內心的歡笑。
長大后,忽然懂了,中秋節的意義,不是吃了多少月餅,不是擁有小伙伴羨慕的花燈。
而是一家人能夠團聚在一起,賞賞月,吃吃月餅,團聚在這一刻,顯得那么意義非凡。
此刻的你,是已回家,正在回家的路上,還是想回家呢?
住在你心里的那些想念,愿這個中秋都能與你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