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說過,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
清風明月是少年,詩情畫意是少年,金戈鐵馬是少年,少年是一切的美好,美好的一切。下面分享一首王維的詩,領略一下少年的美好。
少年行? ? ? 王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群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譯文:
新豐美酒一斗價值十千錢,出沒五陵的游俠多是少年。
相逢時意氣投合為君痛飲,駿馬就拴在酒樓下垂柳邊。
出身高貴本是皇帝身邊的禁軍侍衛,剛剛跟隨像霍去病這樣的猛將出征平定邊關。
誰知道不能去邊關的痛苦,縱然戰死還留下俠骨芬芳。
一個人就能拉開兩張雕弓,敵騎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從容調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敵酋無法逃生。
朝廷君臣慶功大宴方告終,高高坐在云臺上談論戰功。
天子親臨殿欄賜予列侯印,將軍佩著印綬走出明光宮。
新豐: 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盛產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貴,價值萬貫。咸陽: 本指戰國時秦國的都城咸陽,當時著名的勇士蓋勒、荊軻、秦舞陽都到過咸陽,這里用來代指唐朝都城長安。
羽林郎: 漢代禁衛軍官名,無定員,掌宿衛侍從,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來一直沿用到隋唐時期。驃騎: 指霍去病,曾任驃騎將軍。
漁陽:漢唐雙關,唐代玄宗時開元末天寶初東北方向戰事較多,漁陽是防御契丹和奚的重鎮。擘: 張,分開。雕弧:飾有雕畫的良弓。白羽: 指箭,尾部飾有白色羽翎。
五單于: 原指漢宣帝時匈奴內亂爭立的五個首領。漢宣帝時,匈奴內亂,自相殘殺,諸王自立分而為五。這里比喻騷擾邊境的少數民族諸王。歡宴: 指慶功大宴。
云臺: 東漢洛陽宮中的座臺,明帝時,曾將鄧禹等二十八個開國功臣的像畫在臺上,史稱“云臺二十八將”。明光宮: 漢宮名,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王維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筆調謳歌了豪蕩使氣、舍身報國、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俠精神,表現出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他筆下的少年游俠形象,和盛唐其他詩人創造的形象一樣,實際上是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這四首絕句獨自成篇,各有側重,但又蟬聯而下,互相補充和照應。用筆或實或虛,或顯或隱,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譜寫了一支朝氣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進行曲。
作者王維是唐代詩人,王維,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