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沉浸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中,感慨沒有互聯網和手機的古代人該有多么無聊,何嘗想到,當代人從總體而言,生活狀態竟然比過去更糟。
之所以身在騙局中而不自知,一是因為我們習慣于以個人的經驗概括世界,而不顧自身所能接觸到的世界有多狹小。看到身邊朋友生活條件都不錯,就覺得這個年代的人們都很富裕;經歷過幾段失敗的感情,就認為所有男(女)人都不是好東西;自己努力賺了些小錢,就認為其他人之所以窮只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再一個原因,是我們對生活幸福的狹隘認知。原本無法量化的幸福,變成了冷冰冰的價目表:房子幾套,月薪多少,工作的頭銜吊不吊。當人們像烏合之眾一樣紛紛為金錢狂熱而焦慮時,是否曾有片刻的反思:這些追求,真的等同于幸福嗎?
現如今,一邊是對《小時代》式瘋狂炫富的鄙夷和抨擊,一邊是對現實中有錢人的崇拜和向往。人們不再談論有名望的學者和科學家,而只關注成功的商人,和他們財富自由的故事。
現如今,一邊是對《小時代》式瘋狂炫富的鄙夷和抨擊,一邊是對現實中有錢人的崇拜和向往。人們不再談論有名望的學者和科學家,而只關注成功的商人,和他們財富自由的故事。
科學革命并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于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
也許,科學革命并沒有使人們的生活狀態變得更糟,但整體而言,科學革命對人們生活狀態的提升,并沒有像科學進步本身那般巨大。舉例而言,人們有了互聯網和手機,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可能更為疏遠;高鐵提高了人們出行的效率,但在外工作的人回家看看的頻率,并沒有因此提高;娛樂設備、網游、玩具的層出不窮,看似比以前多了太多的選擇,但現在的小孩和大人,真的玩得那些吟詩對唱、寄情山水的古人們更開懷嗎?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當人類意識到自己對最重要的問題毫無所知時,人類并沒有繼續執著追尋答案,而是把這些問題統統甩到了一邊,轉身在實用主義、現實主義的路上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