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
拖延是“內因”時間強盜最常見(多數人公認)的形式。對一些人而言,拖延很常見,“今天事明天做”;對另一些人而言,拖延猶如嘮叨的岳母,每周末都來卻不停止。
我們為什么要拖延?換句話說,我們為什么通常讓至關重要的事排在無關緊要的事之后?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是某項特定的重任讓人不愉快。一些人很討厭平衡收支以及安排充實的生活,例如:填寫每月清單、繳稅、結識新朋友、發言講話、答復郵件、倒垃圾、看牙醫、做鍛煉等。高效、成功、健康通常需要我們離開“安逸區”。對于不愉快的任務,我們通常會推遲。但是如果我們推遲它們,讓事件控制我們,我們的效率會降低,從而自尊心也降低。避免這種降低趨勢的唯一途徑是控制我們生活中的事件,即便他們有些令人不愉快。
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的建議:? 設立最后期限,這會帶來本沒有的緊迫感。?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這樣做你便會期待更舒適的任務并每日獲得成就感? 將任務游戲化,有效地將無味的任務變得有趣。? 設立獎勵,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務。
I:重述知識
拖延,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常見的“時間殺手”,長久的拖延會讓“重要不緊急”的事變成“重要緊急”,最后會發現我們不得不花大量時間用于解決“重要緊急”的事情,同時讓自己陷入“陀螺轉”狀態。
為什么會有拖延癥?一般有幾種情況:
1、追求完美的人
2、遇到困難問題無法及時處理的
3、惰性,喜歡臨時抱佛腳
4、無法專注,沒有目標追蹤的
5、其他
追求完美的人常常因為細節等原因無非及時執行總喜歡拖到最后一刻才下決定去執行或者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因為不滿意而重新開始,導致事情總沒有一個“結果”,而遇到困難的事情當無法立即解決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容易導致我們“放棄”而拖延,或者花大量時間思考。無法專注及沒有目標追蹤的容易在過程中“有始無終”或者壓根沒有時間緊迫性。
針對以上等等,克服拖延有以下方法與建議:
1、列出任務并設立完成期限
2、鍛煉專注力,用番茄鐘/GTD時間管理等方法把困難任務分階段計劃完成
3、創造或借助有趣的方式完成任務
4、設立目標追蹤(完成獎勵與未完成的懲罰)獎勵與懲罰可以有趣些
A1-關聯經驗
6月初,公司提出需要對VIP客戶進行增值服務。項目由我負責,但是具體實施時間并沒有要求,只是有這個提議。按照自己初定方案,設想在7月初實施落地,但最終比計劃拖延了一個月也就是8月初才正式落地方案。(反思)因為自己追求完美,總希望細節一切到位才去實施,其實方案測試后應該在無關緊要不影響大原則情況下先實施,過程不斷反饋優化提升,同時如果我給自己設定必須要完成的最后時間,而非設想時間,這個任務會如期完成。
A2-知識運用
本月我希望完成思維類書籍主題性閱讀,運用克服拖延的建議,我會先做好計劃(任務幾本)、完成時間、用什么有趣方式去完成以及獎勵設置。具體如下:
1、任務:完成《金字塔原理》1/2、《提問的力量》、《批判性思維工具》、《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合計5本主題書
2、完成時間:8月31日前
3、有趣方式:思維導圖輸出及拆書便簽
4、完成獎勵:9月7日學習回來后吃一頓超辣菜
未完成懲罰:主動拖一個星期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