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楊絳先生曾說:“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人生,本是一個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過程。與其把目光聚焦紛繁的外界,不如時常向內審視自己。當你的境界不斷提升,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遇己、愈己、育己。
? ? ? ? 《半山文集》中有言:“閱人,真不如閱己。”我們這一生,會遇見無數形形色色的人。然而在這眾多人中,我們最該遇見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 ? ? 就像黑塞說的:人只有一項義務,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著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他通向哪里。而現實中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名利欲海中瞎忙。從來就不明白自己心中所想,也不知道自己的腳步將踏向何方。殊不知,一個人要想活得有意義,最應該做的,就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所在。周國平也說:“在人世間的一切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就是真正成為你自己。”只有你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才能于碌碌無為的人群中脫穎而出,使自己活得真實而豐盈。
? ? ? 人也應當擁有壁虎一樣的“自愈力”:受傷之后能快速自愈,蟄伏之后依舊能夠自強。
? ? ? 在這世上,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吃苦、受傷、摔跤、碰壁,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余華說:生命就像是一個療傷的過程,我們受傷,痊愈,再受傷,再痊愈。雖然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只要我們好好治愈自己,所有傷痛都會快速結痂。所有吃過的苦,也將化為一劑良藥,為我們注入力量,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堅韌而強大。
? ? ? 《少有人走的路》有句話:“要學會自尊自愛,就需要自我滋養。”一個人真正愛自己,就是堅持去做滋養自己的事情。把時間都放在重養自己上,你就一定能長成你喜歡的樣子,余下的日子,也一定能被你過成想要的模樣。
? ? ? ? 亦舒說:“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人生匆匆幾十年,沒有誰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卻可以選擇完善自己的活法。 在往后的日子里,專注自身,好好認識自己、治愈自己、養育自己。我們便能把這短短一生,過出它應有的價值,我們的靈魂,也會因此變得豐盈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