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2024年欣逢《初中生世界》創刊三十周年華誕。說來也巧,今年也是無錫市洛社初級中學先鋒文學社創建三十周年。回首三十年以來指導文學社活動的往事,我不由得想起了《初中生世界》方苑老師、梅香老師、葛倩老師、薛蓉老師和趙瑋老師給我的熱情指導和幫助。
1998年5月,我收到了方苑老師的來信,她說:“下半年,要對版面、欄目進行調整,”希望我提出建議。后來,寫作欄編輯換成了梅香老師。從1998年秋到2001年冬季,三年的時間里,圍繞寫作教學和欄目設置等話題,梅香老師和我先后通信八次,指導我寫作教學和開展文學社活動。
1999年初,《初中生世界》在“作文大觀園”中辟一個新的欄目:文學社之窗。加上“社員作品交流”、“文學新苗”、“你寫我評”等欄目陸續開設,它漸漸成為文學社的良師益友、文學少年溫暖的家。那時,“彩虹杯”全省初中生作文競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大批文學少年脫穎而出。
1999年7月,先鋒文學社以一篇題為《用真誠的心書寫年輕》的短文登上了“文學社之窗”的舞臺展示風采。當年,周芝琴同學(原文學社社員,2001屆校友,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在《初中生世界》發表校園敘事短文《辣妹子》。她現在已是無錫市玉祁初中語文教師。追憶少年往事的時候,周老師感慨萬千:“(文學)鐫刻下記憶,雕琢了時光。少年時光免不了日漸遠去,但面朝未來的我們,身后永遠留有一段書香縈繞、墨染紙箋的青春歲月……”
“海邊,火一般的夕陽在燃燒。一群少年人懷著對理想的無幢憬,手拉著手,面向大海,激動地歌唱。小說‘不光記錄了一個中學生群體的花季雨季——改革開放的艱辛和輝煌。’讀了《光明日報》的評論,我深深感到,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祖國改革開放的春天里,我們不正是祖國花季中含苞欲放的鮮花嗎?”
當年,鄧潔雯同學(1999屆校友,原先鋒文學社社員)的讀后感《時代的春天召喚花季——讀<花季雨季>有感》也在同一期的社員作品交流欄目發表。
回憶往事的時候,如今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鄧同學說,雖然文章已經印象不深了,但記憶猶新的是1998年夏天抗擊特大洪水時,先鋒文學社五位同學參加了錫山市(現惠山區)洛社鎮在鎮圖書館舉行的抗洪賑災朗誦會。“洪水中,黨旗在飄揚,濁浪里,軍旗在招展!大堤上的英雄啊,你們可曾聽到我們的聲音?風兒啊,請把我的聲音捎去……”當年擔任領誦的朱曉玲同學(1999屆校友,原先鋒文學社社員)如今已成為江蘇省錫山高中的語文老師,2019年6月,朱老師在江蘇省中小學教師詩詞講解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回顧初中文學社的經歷,朱老師寫下心語:“因為文學社,我讀了一些書,了解了外面世界曾經的模樣;因為文學社,我對之后出現的文學活動可以保持波瀾不驚的心態——我也是在刊物上發表過作品的人;因為文學社,我怯生生地踏出了探索這個社會的一小步。回顧那段模糊不清的經歷,我依稀覺得:文學社本身的存在,對于我而言,就是給那個敏感又卑弱的小丫頭一點鼓勵,給她打開了一扇小小的窗,讓她對廣闊的世界有了些微探索的勇氣。”
記得二十多年前,先鋒文學社每年舉辦采風夏令營,我們來到上海科技館,徜徉周莊古街,走進魯迅故居百草園,泛舟富春江畔……2000年8月,先鋒文學社獲得了全國中學優秀文學社團稱號,2007年以來,多次獲得無錫市青年文明號。從油印的《洗硯池》到鉛印的校報《洗硯池》再到社刊《硯池》,再到文學社微信公眾號……多少文學少年從文學社走出,成長為社會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