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也是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者。許多國家設立了蒙臺梭利協會或蒙臺梭利培訓機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蒙臺梭利學校遍及110個國家。她的傳記被列入12本“幫助世界的人們”傳記叢書之一。英國教育家贊譽她為“20世紀贏得世界公認的推進科學和人類進步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美國教育家贊譽道:“當代討論學前教育問題,如果沒有論及蒙臺梭利體系,便不能算是完全”;德國教育家這樣評論:“在教育史上,能像蒙臺梭利教育法如此舉世矚目的并不多見”。在日益重視素質教育的中國,以她的思想為基礎創立的蒙臺梭利幼兒早期教育班也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
劃重點
唐歌評價
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講的最老的一本書,它出版于1936年,作者也是100年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瑪利婭·蒙臺梭利女士。我們大部分人知道蒙臺梭利的名字,是因為蒙氏幼兒園,我們很多人并不清楚,蒙臺梭利背后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為什么蒙臺梭利女士會連續三年被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為什么蒙臺梭利的教育法能夠風靡全球,對世界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在這本書中,我們就能感受到蒙臺梭利思想的精髓。雖然這是一本老書,但現在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過時,書中指出成年人的觀念問題和教育上的錯誤,現在依然存在于我們很多的中國家庭中,所以,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觸動人心,值得每個人閱讀。
孩子不是白紙
每個生命降生時,它自身就包含著一種神秘的本能,這將指導它如何活動,形成什么樣的特性以及怎樣適應環境,為其提供生存手段。新生兒有特定的心理規律,兒童的心靈是深藏不露的,不會立即表現出來,但卻在發展中遵循著某種模式,這種深藏的秘密也只能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被發現。他們的心靈需要得到保護,需要置身于一種能保護他們的環境中,這就如同自然之神會找來材料,保護胚胎一樣。
成年人的誤區
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只能使誤解越來越多。成年人把兒童看作心靈里空無一物、有待于他們盡力填滿的某種東西而已。因為把兒童看作是脆弱的和沒有自理能力的某種東西,因而覺得需要不斷地給予指導。成年人把自己看作兒童的造物主,以自己為標尺衡量兒童的善惡,他們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兒童必須以他們為樣板來塑造。兒童的任何舉動一旦偏離了成年人的方式,就會被認為是邪惡的并必須馬上糾正。
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初期發育階段所具有的一種特殊敏感性。這是一種靈光乍現的稟性,并且只在獲得某種特性時閃現出來,一旦獲得了這種特性之后,敏感性就會消失。兒童在其敏感期能學會自我調節和掌握某種東西,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獨特的、強烈的方式來對待外界事物。在這一時期,他們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能輕松學會每件事情。但如果兒童在敏感期里遭遇了障礙而無法正常發育,他們的心理就會紊亂甚至扭曲。
秩序感
兒童有一個對秩序極其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從兒童出生的第一年就開始了,并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當兒童看到一些東西放在恰當的位置上時,他就會興奮和高興;而一件東西放錯了地方,則會嚴重打亂這個孩子物放有序的記憶方式,孩子就會很焦慮。
智力的發展
我們強調兒童內在的敏感性。兒童有一個能一直持續到5歲的敏感期,這個時期,兒童以驚人的速度從環境中感知印象。讓孩子做一個積極的觀察者,他有內在的沖動,要找到一種特殊的興趣,來挑戰他的感官。當成年人突然打斷兒童的思緒或企圖讓他分心時,就會阻礙兒童內部的艱難工作。
父母阻礙了兒童成長
成年人會認為,兒童不應該到處亂走,他不應該碰屬于他的東西,他不應該大聲說話或叫嚷,他應該多躺一會兒,他應該吃和睡。當兒童剛學習走路并因為自由行動而欣喜不已的時候,他就遇到了“一群巨人”,他們阻攔他的每一個舉動。成年人必須相信,在兒童發展方面,他們只能起一個次要的作用。他們必須努力地了解兒童,這樣才能幫助他們。
與兒童行走
兒童走路的目的與成年人截然不同,成人走路是為了某種外在的目的,所以他會徑直走向目的地,而兒童走路就是為了完善他自己的能力,所以他走得很慢,步伐也不像成人一樣有節奏感。他并不是要去某一個最終的目的地,他朝前走,僅僅是因為突然有什么東西吸引了他。如果孩子想自己爬樓梯,而母親抱起了他,那么孩子會焦躁不安,因為他想自己爬上爬下得到鍛煉。對孩子來說,樓梯比公園有趣多了。
自由選擇+重復基本工作
孩子總會著迷于一些基本工作,比如取下瓶蓋再蓋上,并一直重復。經過無數次的協調經驗,他的心智開始不斷發展,他的表達能力也在不斷地自我調節、組織和統一。因此,兒童必須能自由地決定和完成他想做的事情。并且,兒童的行為并不是出于偶然或漫無目的的行為,兒童的建設性活動是從別人的活動中得到啟發,努力模仿成人使用或者處理物品的方式。
成人的幫助壓抑了兒童
成人本身往往是兒童發展的最大障礙。“任性”的兒童會聲嘶力竭地哭鬧,不讓別人幫他洗澡、穿衣服或梳頭,這種戲劇性的沖突表明,兒童想靠他自己的努力成長。誰會想到,對兒童的毫無必要的幫助,會成為他成長的第一個心理壓抑?這種壓抑對他們今后的生活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玩具
盡管兒童能玩兒到精美的玩具,但兒童的興趣只能持續一會兒,然后就轉頭做別的事情了。由于他們從來沒有主動選擇過這類玩具,所以,在兒童的生活中,游戲占很小的分量,他們是由于沒有更好的事情才玩兒的。當兒童感受到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時,他是不會做那些他認為瑣碎的活動的。在他們看來,做游戲就像是下象棋或者打橋牌,只是閑暇時的一種快樂消遣。如果強迫他們長時間玩游戲,他們會感覺到痛苦。當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時,就忘掉了游戲。由于兒童手頭總是有重要的事情去做,他也就不會對游戲特別感興趣了。
兒童的愛
從本質上說,兒童的愛是單純的。兒童熱愛的一個特別對象就是成年人。他從成人那里得到他需要的物質幫助,并向成人熱切索求他自我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對兒童來說,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在兒童看來,成人的嘴唇仿佛是一個噴泉,兒童不斷地從中學習需要用來表達的詞匯。兒童樂于聽成人的話,但是,當成人讓他放棄那些對他成長有利的本能時,他就會反抗。成人應該意識到這種沖突,并把它看做是兒童成長中的必然,是兒童所做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