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拿著筆記本再次來到張經理辦公室。
“張經理,我在做接待方案前想向您了解幾個問題,大概需要5分鐘,請問您現在有時間嗎?”
張經理看了看手邊的工作,說:“可以的,什么問題?”
“張經理,這次王總前來視察工作,要達到讓王總滿意的標準,您看我從行政部門本身的運作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嗎?
另外我們哪些級別的員工需要準備PPT在會議上向王總做工作匯報呢?”
張經理回復說:“不僅要從行政工作的運作情況做準備,還要在這次接待中體現我們的專業度,畢竟這也是行政部門的職責。另外你讓幾個主管準備一下工作匯報的PPT。”
“好的,我明白了,請問您什么時候要?”
“接待方案明天下午下班前放到我辦公桌上吧,PPT讓幾個主管在本周四下班前發我郵箱里。”
“好的,張經理”
……
周四晚上7:00鐘,李林已經下班回到家,突然接到了張經理的電話:“李林,我讓你通知的主管你怎么沒通知小孫呢?其他三人的PPT都已經交了,只有小孫沒交,剛才和他確認時他說不知道這事,這是怎么回事?”
李林很詫異:“啊?咱們不是只有三個主管嗎?小孫的任命不是還沒有下來嗎?”
張經理略帶慍怒道:“只是少一道手續而已,你通知前也不問清楚了。現在小孫很被動,需要加班趕工才能完成。”
李林委屈地說:“他這不還不是主管呢嗎?”
張經理說:“我現在剛好有點時間,給你補一下功課吧:
日后工作中,在接受指示后,需要復述和確認上級的指示內容,同時,如果有不確定或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別忘了一定要詢問清楚。
可以從6W3H進行思考:
丨Who:由誰去做?任務中涉及到誰?有誰參加?需要誰配合?
丨What:做什么?具體要求是什么?上級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
丨When:什么時候去做?有無時間限制、截止日期?
丨Where:在哪里進行?
丨Why:為什么要這樣做?上級的意圖是什么?
丨Which:用哪種方式進行
丨How to:怎么做?有無前期的標準可供參考?
丨How Much:數量是多少?
丨How Many:經費預算是多少?”
“這么多問題,每次都要問一遍,那豈不是讓領導頭疼?”李林插了一句。
張經理繼續說道:“當然,這些問題只是給你一個思考的方向,不必在每一次接受指示時全部都去問一遍,其中的某些問題,對于工作在同一個部門的上下級來說都是不言而喻的,也就不需要每次都確認。
否則,每次繁復的提問,反而會引起上級不快,會讓他認為你不夠用心,沒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
因此,只需要問清楚自己疑惑的問題,或是上級沒有明確指示的問題即可。
比如:
丨有沒有沒聽懂的?
丨有沒有沒聽清的?
丨先后順序清晰嗎?
丨有沒有疑問點?
丨交期明確嗎?
丨操作方法有沒有問題?”
“嗯,明白了。”李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還是要表揚一下:你在接待方案制定前,主動來詢問自己不確定的地方,值得肯定!如果在得到新任務時和上級進行確認就更好了,也就不會有遺漏通知小孫的情況出現了。”
李林總結道:
“也就是說,在接受指示時,不僅要復述上級的指示內容,還要及時運用6W3H的方式詢問自己不清楚、不確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模棱兩可的部分,不能自己想當然去做,不然很有可能辛辛苦苦完成的工作得不到認可。”
“你總結的很好。還有,在上級布置任務時,不要隨意打斷,你打斷了他的思路,很有可能他就遺漏了要交代給你的要素,如果有疑問,先記下來,等上級講完后再詢問。”張經理補充道。
與張經理通完電話,李林趕快來到書房,復盤了這兩天發生的事以及重溫了張經理的話,在小本子上總結到:
接受指示時,復述確認指示:
丨可以確認自己聽到的指示內容,是防止工作偏離上級意圖的最有效的手段;
丨可以讓上級全面回顧他下達的指示,幫助他檢查自己的指示有無遺漏,是否需要補充 == 掏出他腦子里的殘存“藍圖”來;
丨可以啟發上級給你一些資源,幫助你完成某個環節的工作;
丨你的復述所引出的上級的補充和追加指示越多、越詳細,對你執行該任務越有利;
丨可以讓上級覺得你聽清了他的指示,領會了他的意圖,從而對你放心,產生信賴。
丨看著筆記的復述,或多或少地,還可以起到防止上級“出爾反爾”的作用。
古賀·報聯商鐵則:
之四:復述上級的指示可以避免自己執行走偏
之五:上級做指示時不要打斷,以免干擾上級的思路。
之六:詢問和確認要恰到好處,不要讓上級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