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殘忍來自于大人,自由快樂的小孩不會殘忍。殘忍是因為無知和憎恨自己,殘忍袒護有虐待狂的人,使他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已經扭曲了。體罰就是憎恨肉體,肉體代表著身體以及它所有的需求。精神上的虐待比肉體上的虐待更難對付。如果孩子沒有被迫壓抑自己的強烈情感,他們絕不會殘忍。自由兒童很少甚至完全沒有恨要表達。他們不恨別人,因此也不殘忍。
每個小霸王的生命都在某些方面受過傷害,通常他只不過是重復別人對他的所作所為。
孩子犯罪是因為缺乏愛!
孩子偷竊是情感上不滿足。精神病態是由一個“被告知不能擁有的”與“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之間發生沖突的結果。
恨從來不會醫好任何人,嚴酷的處罰不能幫助年輕人改邪歸正。對許多被內在沖動束縛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自由意志。醫治孩子要用愛。
是自由而非治療幫助了夏山的問題兒童。校長發現他的工作是不干涉孩子,認可一切他們自己不認可的東西,那就是強加在他身上的道德感,也就是對他自己的仇恨。
所有心理學派都承認潛意識的假說。它是我們不自覺的愿望,是愛和恨埋藏的地方。我們的性格是意識行為與淺意識行為的混合體。
怎樣獲得幸福?校長的答案是:消除權威。讓孩子做他自己,不要教導他,不要教訓他,不要勉強他上進,也不要逼迫他做任何事!
恨生恨,愛生愛!
孩子道德感的形成來源于父母:老師及其所處的環境。道德感與天性的沖突造成了他的不愉快。
愛與恨不同。愛的反面是不關心;恨則是愛受挫后的表現。恨永遠含有恐懼的成分。很少有家長了解處罰會使孩子對他們由愛轉恨。孩子內在的恨很難被發現。母親發現孩子在一頓打之后變得很順從,卻不知道是因為被打而產生的恨暫時受到了壓抑。但是被壓抑的感情是不會消失的,它們只是處在休眠狀態。
通常我們恨別人的地方,就是恨自己的地方。任何期望回報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本性。孩子討厭欠任何人的人情。一個能大方給予的人不應要求回報,要孩子報恩的父母必定會失望。
恨生恨,愛生愛。只有愛才能將孩子的恨治好!
這些就是本書的宗旨:愛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