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讀書會從猜測一個即將應聘的人的心理開始,從而學習認知流派的理論、應用與評價。之前沒有過多預習,所以在老師講解的時候快速瀏覽條目。老師講得很有條理,通過聽課,對于這個流派,我個人的理解如下:
? 人格理論把人格差異解釋為人們信息加工方式的差異。凱莉的個人建構論認為,人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地提出并檢驗關于他們的世界的假設。這種解釋和預測事件的認知結構稱作個人建構。俗話說的“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兩個人對相同的情境做出不同反應,這應該就可以理解為個體差異吧。
? 自我的認知表征這一節,我理解三個自我:可能的自我、實際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根據這個理論,我們會經常把自己的行為與理想做比較。當實際自我與理想自我不一致,會導致失望、灰心,有時還會悲傷,當實際自我與應該自我之間不一致,會導致緊張、焦慮、和內疚。比如,今天的學習,我實際沒有預習,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找不到地,心理就緊張。特別是想到羅湘其老師的朋友圈里說,她周末還上圖書館靜心閱讀,讀完了《人格心理學》的最后兩章,對比起來,真的就很內疚。學習行動與學習理想之間差距太大。
? 今天老師有提問:僻靜的街道,遇到陌生人狠狠瞪我會是怎樣的心態?第一直覺我選擇的是滿不在乎。我想起很多年前,三次路上遇到扒手和搶劫的,我都沒有畏懼。難道是我小小的身體里,有一丈高過另一丈的邪勁?讀到后面段落才知,可能自己接觸到的暴力比較少,暴力思維和情感沉淀的不多吧。
? ?相信這個世界永遠都那么美好,這是不是應該為自己慶幸,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