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掙了錢,“把錢存起來”“把錢放起來”這是人對待錢財的普遍態度,認為這樣最可靠、最保險。但很少有人意識到,正確的理財方法是確保家庭生活長期穩定的重要途徑,也是讓家中有限資金保值或增值的必要手段。然而,我們身邊許多人卻不會讓錢去生錢,總是讓它“爛”在工資卡里!
不想窮忙一輩子,一定要學會理財
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取決于你賺了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理財。
錢不夠花與生活水平的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財觀念的落后以及理財方式的單一。如果你想成為理財的高手,首先應當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增強理財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其次是通過合理的方式獲得更多的財富。
理財專家一般用“成功=經驗+智慧+苦功+靈感+運氣”這個公式來引導個人的投資理念。
在做具體投資時,除了確定投資對象有無投資價值外,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目標。有人在房地產市場里大顯身手,但在股票市場卻一敗涂地;有的人愛好收藏,小有成就,但對房地產卻不感興趣。因此,理財前必須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制訂量化的、合理的目標,針對理財目標配置資產,做到有的放矢。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千變萬化的經濟環境不斷改變著人們投資的價值取向。要能抵御過高投資回報率的誘惑,因為任何投資回報率過高的項目都是值得懷疑的。
美國曾經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結果吃驚地發現美國的百萬富翁約占全國人口的10%以上。而其中約有60%都是自主經營的個體生意人。他們從事的都是極其普通的工作,如做焊工、開干洗店等等。在這些富翁中,又有80%的人都是靠自己的積累發家的。此外,他們生活儉樸,沒有一絲奢華的跡象,甚至與他們每天相處的鄰居都不知道他們已經是百萬富翁了。
美國為何會產生如此多的富翁呢?
美國的一家投資信息公司——標準普爾公司的人曾經做過仔細的統計,世界上花錢最厲害的就是美國人。同時美國人所積累起來的個人平均財富也是最多的。美國人投資理財方式和特點是:儲蓄少,投資多,消費高。
為什么有些中國人崇尚節約,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瓣花,也沒能創造出多少財富,而美國人消費巨大,卻還能成為富翁呢?一位中國學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走訪了美國學者,美國學者的回答是:“我們的節約與浪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美國人在生活上雖然浪費,但是在生產成本上節約;而中國人雖然在生活上節約,但在生產成本上浪費。”美國人更加注重的是“開源”。
開源是投資理財的根本所在。如果沒有不斷投資獲得的財富,無論你多么勤儉節約,財富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增多。“節流”是建立在“開源”基礎之上的。沒有“開源”,“節流”沒有任何意義。
多數美國人的投資理財原則是:只將少部分錢存入銀行;另一部分錢買房子,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大一部分錢投資股票。
因為美國的儲蓄利率非常低,很多美國人都是愛花錢,不愛存錢,為了生活上的保險起見,他們只拿出一小部分資金來用做儲蓄投資,而是把錢主要投在證券和房地產上。
這就是我們講的將資金分散在各個項目上進行分類投資。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兩點:首先可以努力爭取在各個領域里獲得利潤;其次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資金盡失的風險。我們在理財的時候,也應該采取多元化投資。當某一項投資失敗后,還有另外的投資項目可以獲利,將損失減至最小。
了解了理財的原則和理財的觀念,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理財是一個伴隨終身的漫長的過程,雖然在這個過程中,財富會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但理財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理財應先求保值后謀增值,短線投資只是這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內容。
打理好錢財,為自己構建財務基礎
我們應如何建構扎實的財務基礎?擁有什么樣的觀念最重要?養成正確的生活態度、消費習慣最重要。量入為出、存錢儲蓄是理財的基本功,有了資金才能規劃保險、做投資、為未來的經濟生活奠基。現代社會中,我們一定要做好錢財的打理,經濟自主、有獨立的能力,邁向美麗的人生前程。如果想法偏了,任意花錢不加節制,生活形態也會扭曲變形。
理財專家建議:一定要利用各式金融商品,為自己建構一道道理財防護罩。在進行理財規劃的過程中,三大守則要記牢。
1.一定要儲蓄、存錢
首先,一定要多存錢、多儲蓄,手頭上有節余、有能夠運用的資金,才能用錢滾錢,才有辦法抓住投資生財的機會。說到儲蓄,好像壓力很大,其實就是養成適當的生活、消費習慣,把握幾個原則就好,“量入為出”避免“寅吃卯糧”,簡單說就是,不到一個月,進賬就花光甚至透支。如果你像下面這位李女士一樣生活,那么你的財務狀況就危險了。
26歲的王麗活潑可愛,衣著時髦,腳蹬長靴,留著時尚的發型,隔三岔五就換不同款式的名牌包。每次她踏入辦公室,女同事們便會傳來羨慕的眼神、驚呼和贊嘆,“這只表哪里買的?”“這個包包很貴哦?”“這件衣服真好看”……此起彼落的稱贊,總讓李女士不由地涌起一陣高貴、時尚的興奮感。
可是有誰知道,人前光鮮的王麗每當拿著存折,見才到月中賬戶里就空空如也時,就不免心頭一陣迷茫;收到信用卡賬單時,望著愈積愈多的欠款數字,心里更會閃過一絲緊張。怎么辦?每次碰到這種情況,王麗都選擇暫時忘卻,然后告訴自己:反正欠款也不是一時還得清的,而且每個月都還撐得過去,以后慢慢還就可以了。可以說,王麗是窮忙一族的典型代表。
2.對人生風險,一定要有規劃
漫漫人生,世事無常,最怕碰到不可預料的病痛。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未來,支持退休生活所需的錢財要從哪里來?要控制風險、建構防護網,醫療保險可供考慮。獨立自主的白領上班族不妨從醫療保單著手,為自己筑起一道人生的保護墻。初期可以考慮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醫療險,隨后再以“終身醫療險”將醫療保障時間拉長至終身。雖然白領上班族年輕、活潑、健康,不過還是要未雨綢繆,醫療保險不可少,只要花小小的錢,就可為自己取得大大的保障。
3.投資未來,金融商品理財不可少
目前,光靠存款生利息,要累積財富著實不易,所以還是要善于用金融商品做投資,加速財富增長。在各式金融商品中,股票風險大、挑選起來難,期貨風險更大,因此可以適當地將投資領域放寬,實現投資多樣化,如房地產、文化產業、藝術品和貴金屬等。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經濟情況的投資方式,完全可以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地增長。
理財行動越早,得到的回報就越大
理財投資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而且都應該學會的課程。以為投資只是金融從業人員和有理財頭腦的人才能學習的科目,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理財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越晚學會理財,你感覺到的生活壓力就會越大。因此,一定要趁早規劃好人生不同階段的支出,做好理財規劃。這是因為:
1.買房子的成本越來越高,但薪資增長卻極其緩慢
如今房價不斷上漲,上漲的幅度已遠遠超過了我們收入增長的幅度。
2.教育費用飄升,以后供養孩子上學越來越難
無論你打算什么時候生孩子,以后都會面臨供養孩子上學的問題。如果你現在不學會理財,以后等孩子開始上學時,你會覺得壓力如大山般壓住心頭。現在供養一個孩子讀書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學費、雜費、擇校費、贊助費、輔導班費等名目繁多,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僅以讀大學為例,現在的孩子考大學容易,但如果沒錢,讀大學就很難。近年來大學學費不斷調漲,讓很多工薪階層的父母紛紛大喊吃不消。
3.老年以后只靠退休金不現實
在過去,已經退休者由于當時的利率尚高,通貨膨脹率較低,財富累積較快較穩,因此所得替代率通常能夠維持在60%-70%。所以在正常情形下,他們仍舊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但現在環境不同了,物價年年漲,但薪資的上漲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按照目前的狀況分析,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到退休時大概只能維持30%——40%的所得替代率,你把現在的薪水縮減,就知道只靠退休金養老是不現實的。
理財投資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如果你以前就開始關心理財的話,那么現在你手里就應該有一筆存款,而且可能正在研究下一年讓它增值的方法。趁著年輕開始做理財投資,那么你可能將比很晚才開始理財投資的人領先至少10年。
只會攢錢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理財
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再強,如果不會理財,到了晚年很可能會兩手空空,為衣食憂愁。因此,學會理財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人一生的收入通常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作收入,另一方面是理財收入。有句古語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愛財,更應治之有道。”這里說的“取”就是賺錢,“治”就是理財。
無論是白領還是藍領,無論是高薪還是低薪,都得量力而出,能節省的地方盡量節省,堅持把節省的錢存起來,謹慎地進行投資,把它們投向你認為有極好回報的方面,你積蓄的那一丁點錢能由此為你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因為投資,你的原始資本就會不斷地發展壯大起來。
攢錢是理財的起點。要想攢好錢,就要盡早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并長久保持下去。對于一些人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克制自己的消費欲望。許多人在消費方面的自制力稍差一點,過度的消費會使他們無財可理。信用卡在盲目消費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信用卡是沖動消費的罪魁禍首,它會造成人們的無感覺消費。因此,拋掉手中的信用卡是克制沖動消費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只會攢錢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投資,要讓錢生錢,生錢是理財的重點。可以把手中的錢分成三份。一份是應急的錢,應該留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費,這些錢以活期儲蓄的形式存放,當然也可以買點貨幣市場基金。另一份是保命的錢,應該留三年到五年的生活費,這些錢可以以定期儲蓄的形式存放,或者部分購買國債。還有一份是閑錢,是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這些錢才可以用來買股票、基金、房地產,以期獲得高收益,當然也要做好虧本的準備。
一定要學會理財,但不要盲目投資
財富的積累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過程。要實現這個過程,就要學會理財。不是有一句話叫做:“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嗎?財富的積累不在于最初有多少財產,而在于是不是善于理財。富翁并非一開始就是富翁,他們也是通過不斷的積累與投資獲得的。學會理財可以讓你更從容地支配財富,甚至還可以助你積累財富。許多人似乎對于理財不太在行,他們總是叫囂口袋里的錢如流水一般,只記得出卻忘記了進。這可謂是所有工薪族的一大心靈隱痛。所以,我們有必要為自己的口袋裝一把安全鎖,節制、理性地把每一分錢都管理到位。
理財是對自己的財富做價值分派。你可以用它去投資以換得更多的財富,也可以作為不動產儲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財原則,使這些財富在你的手里不會貶值。
可能許多人都認為理財就是節約,進而聯想到只有守財奴才會理財或者只有有錢人才需要理財。認為理財會降低花錢的樂趣與生活的品質,這樣的結果難免會讓一大部分人對理財不懈一顧,但是,理財并不是因為吝嗇或者是太富有,才有必要去做的一件事。理財是為了更好地規劃生活,以保證財富的合理運用,是管理財富的一種手段。
在理財的問題上,許多人似乎總處于一種懵懂狀態。他們只知道資金如果放在銀行會比較安全,但是不會有太大的收益;如果去投資則擔心會有一定的風險。因為,投資并不像在森林里打獵那么簡單。投資時,你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一筆生意聽起來好得讓人難以置信,那么,你就該警惕它的可信度了。投資是一項需要謹慎而行的工作,沒有風險的投資是不存在的,所以,選擇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不要盲目投資。
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議,可以幫助你保持清醒的頭腦,更準確地作出投資判斷:
(1)投資不是一群人的游戲,而是一個人的游戲。投資時,必須靠自己的思維作出判斷,必須有獨立、正確的見解以保證自己的投資是正確的。
(2)不要對投資的利潤懷有太高的期望。財富的積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別是對于投資而言,帶有很大的風險性。所以,我們必須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注重一點一滴的積累,腳踏實地,這樣才能慢慢變得富裕。
(3)不要被虛漲的股票所迷惑。公司的股票與公司永遠都是有區別的,有時候股票的行情只是一家公司不真實的影子而已。所以在選擇股票時,一定要優先研究這家公司的真實情況,然后再作打算。
(4)不要低估了風險。風險帶給人們的有時會是一個很有殺傷力的結果,它值得每一個投資者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購買股票之前,不要先問“我能賺多少”,而要先問“我最多能虧多少”。有這樣思想準備的人才不至于輸得一塌糊涂,也能夠對自己的每一步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容應對風險。
(5)在猶豫和不清楚一只股票時,堅決不要買。這一點非常重要。就像一位投資大師所說,如果不能用一句話把一個公司描述出來的話,就不要去買它的股票。
(6)有資金才是硬道理。當你把目光投向一些正在衰敗的公司時,一定要注意這家公司是否還有值得扶持的潛力,自己的資金是否可以支持它轉危為安。
(7)不要輕信債務超出公司資金的公司。一些公司經常是通過發行股票或借貸來支付股東紅利的,這樣的公司總有一天會陷入困境。對于這樣的公司,你一定要考慮好自己的退路后再做決定。
(8)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除非你有虧不完的錢,否則就不要把所有的投資都放在一家或兩家公司,也不要相信那種只關注一個行業的投資公司。因為這樣做的風險比較大,雖然把寶押在同一個地方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收入,但永遠都不要忘記它同樣也會帶來巨大的虧損。
(9)除了盈利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好壞。無論分析家和公司怎樣吹噓自己的實力,你都不能聽信他的一面之詞,盈利就是盈利,這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10)如果你對一支股票的收益產生了懷疑,那就不要再堅持,及早放棄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