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57分22秒完成考勤打卡,十一點23分打開睡眠監測軟件。嘈雜、靜音耳塞,不知道幾點睡著,卻到6點15才醒來。疲倦懊惱一擁而上,沒能早起的罪惡感打心眼里感覺難受。執行力還能支撐多久呢,今早沒有閱讀,準確來說,當你去看一些未曾了解且毫無感同的事情時,是無法深入其中的,再加上繁雜的術語、字母,在《拖延心理學》第8章里,我只想那類叫做“注意力缺失紊亂”的ADD類人群遠遠的走開,不要無緣無故來讓我分析奇怪的心理。
現在你在追求什么呢?早晨閱讀,并不是每一章復雜的理論都能給你些許啟迪,早起碼字,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將繁復的道理厘清,如此這般,強硬的逼迫又意義何在呢?
似乎能達成某項「日常打卡」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做的人多了,誰人都有堅持的能力,你個人感知世界里的空間就再一次被占據、限定。
現在你在感知什么呢?在這場公眾號發起,微信群組織的閱讀互動中,原本75+的參與者如今僅剩58人,活動的獎勵計劃也因參與的人數不足、日常打卡的人數不足而未結束已料到結局。這是組織者的失誤嗎?否。已然參賽卻未曾參與打卡的微信群成員啊,你們才是最ADD的存在,你不僅焦慮沖動、暴躁不安還注意力分散,忽略群消息的閃爍且忘卻與他人的約定。失掉了競爭,現在我在感知什么啊。
原本通過角逐奮進才能有所獲得,卻因與人爭奪而顯然知曉最終花落誰家。何必再次推向公開的界面呢?定有沖動患者,感知力不足而執行力缺失,奇怪的閱讀計劃,糟糕的閱讀體驗。
現在你的執行力還能支撐多久呢?日常不足6小時的睡眠能否在深夜拯救你于嘈雜人間,40分鐘的入眠時間究竟該如何回到月初2分鐘的入眠極限,極度克制的一個月將要結束了,從10月7日起的早睡、早起早餐打卡開始,20天接連不斷的,似乎未曾讓神經有半刻松懈。
習慣的養成過程是令人難過的。孤軍奮戰的廝殺讓我懷疑,為何他人都輕輕略過而全身而退,你卻局促不安安插其中無從脫身呢?
習慣的養成過程是極度漫長的。連續13天的日常寫作似乎耗費了半生的精力&經歷。不斷的掏空,哪怕及時補充新鮮的血液也無從彌補深陷的空洞,更何況偏偏要將奇怪的工具類書籍中繁雜晦澀的龐大知識體系,硬生生塞進干枯且狹隘的大腦里呢?
雨水和刺骨的冰涼來互相傷害啊,與我強迫性的神經一起,一刻不停的質問啊?!改愕膱绦辛€能支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