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的基本原則
認知和情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意味著設計師在設計時必須牢記二者。
當與一個產品互動時,我們需要弄清楚它做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操作,即可視性。
可視性得自適當地運用五種基本心理學概念:示能、意符、約束、映射和反饋,以及系統的概念模型。
示能(Affordance)
示能,是指一個物理對象與人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動物還是人,甚至機器和機器人,它們之間發生的任何交互作用)。是物品的特性與決定物品預設用途的主體的能力之間的關系。
示能的體現,有物品的品質同與之交互的主體的能力共同決定。
通道的堵塞可以為認為是一種反示能,對交互作用的抵制。為了更有效,示能和反示能都必須可被察覺到。
如果示能和反示能不能夠被察覺到,就需要標識出來,有一些手段可以做到:我們把這個屬性叫意符。
意符(Signifiers)
它指的是一種相互關系,而不是物品或者材料的屬性。
示能決定可能進行那些操作,示能則點明操作的位置。
意符的作用:
人們尋找蛛絲馬跡,尋找任何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和理解的符號。設計師需要提供這些線索。人們多需要的和設計師必須提供的,就是意符。
優良的設計要求對產品的目的、結構和設備的操作與使用者進行良好的交代。
“意符”這個詞指的是能告訴人們正確操作方式的任何可感知的標記或聲音。
意符可以是蓄意的,故意為之,也可能是偶然和以外的,例如人們根據前人走過田地的腳印決定最佳路線。意符是接受者的一個重要的溝通手段,不論這種溝通是否有意為之。
示能、意符、預設用途的區別:
- 示能是任何環境之間可能的互動。有些示能是可見的,另一些不是。
- 預設的用途經常表現為意符,但經常模棱兩可。例如穿越服務區道路的豎直橡膠管。
- 意符是一種提示,特別告訴用戶可以采取什么行為,以及英國怎么操作。意符必須是可感知的,否則它們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