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市民吐槽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就診時,遇到了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接訪窗口一樣的令人尷尬的服務臺,一名患者遞交B超單需要俯身彎腰好一番別扭。不過,記者昨天在醫院發現,這個尷尬局面已經改變了,超矮的窗口被拉上了簾子暫停服務。阜外醫院也回復稱,一高一低的設計原本是為方便患者,但實際操作起來很不便,今后會加強優化配置。(中國新聞網4月22日)
通過一部電視劇可以讓“矮窗口”得到整改,這當然是個好事。因為在社會公共服務中,有些設施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不便,雖然這樣的事情看起來并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細節枝末葉,但它卻可以反映出服務單位的走心程度。在一些服務單位,大的方面往往受到重視,但對于諸多細節問題,如填單子的圓珠筆沒筆芯,飲水機沒杯子的事,卻沒有人在意,而《人民的名義》熱播,也使諸如“矮窗口”這樣的事成了社會熱點。
然而,這雖然是件好事,但卻令人高興不起來。因為依靠電視劇才能解決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真正沒有管的問題,難就難在這樣的細節問題,根本就無法傳到服務單位領導的耳朵里。記得以前,每到一個社會公共服務單位,都會看到“意見薄”之類的本子,如果人們對服務有意見,或想提出建議,都可以寫在這個本子上。但是現在,這樣的本子很難見到,取而代之是電子“服務評價器”,這看起來是進步了,但那只是一種公式化的“別無選擇”,根本無法采集到“矮窗口”這類的反饋。
任何公共服務單位,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一些細節上的不足,人們可以給予一定的涼解,但涼解并不是存在的理由,也不能總希望無限地得到人們這樣的涼解。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來自于人們的“揪錯”或“較真”時的不滿,甚至還可能是一種“發泄”,但如果離開這這些,那么社公共服務的水準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因為外界給出的不滿信息,才是公共服務單位提高服務水準的動力點,而領導們應做的事情,就是要完全地接收到這種信息。
《人民的名義》熱播,使諸如“矮窗口”這樣的問題成了社會熱點,這說明,傳輸人們意見的通道已經發生了堵塞,這使人們的意見無法傳到領導的耳朵里,當然就認為自己的服務已經十全十美了,而《人民的名義》一熱播,才看到了早已存在的不足,這其實本身就是一種不足。因此,這次《人民的名義》一熱播,就得到了整改的契機,這其實也曝露了另一個服務機制的“矮窗口”,那就是民意通道上的“矮窗口”。
所以,作為所有的公共社會服務機構,在《人民的名義》熱播之后,還應當以人民的名義整改那些服務意識上隱形存在的“矮窗口”,讓“意見薄”之類的本子恢復起來,讓提意見的通道暢通起來,讓服務單位的領導們完整地接收到來自百姓的訴求,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舉一反三的服務機制,而不是滿足于電視劇的熱播,或寄托于記者的暗訪。因此,從服務機制的整改上入手,打破民意通道上的“矮窗口”,和打破服務意識里的“矮窗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