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考研是人生第二個轉折點。
在經歷了高考的淬煉后,許多人并沒有就此圓夢。也許是沒有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或者沒有選到喜歡的專業,甚至已經身處985、211高等院校的同學仍然覺得前途迷茫。于是,很多人想到了考研,這一改變命運的第二次機會。
如果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考研也同樣是一場腥風血雨。各種復習備戰的方法層出不窮,經驗帖遍地可尋。但令人沮喪的是,所有的“經驗”似乎大同小異。于是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記錄下來,希望與小伙伴們共勉。
01.作息
很多經驗帖中說,早上要六點或六點半起床,甚至有學長學姐說一定要五點起床,而晚上應在十一或十二點入睡,這令很多同學都痛苦不已。睡眠真的越少越好嗎?
加州大學《學習如何學習》的公開課告訴我們其中的答案。研究表明,大腦在白天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分泌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會阻礙思維的產生及活躍程度,嚴重積累會造成腦內神經元損傷。而在睡眠時,由于許多神經元停止工作,間距變大,此時大腦會自動清理白天殘留在腦中的有毒物質。就如同一條清泉流過各個溝渠,將毒素帶走。若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大腦將無法正常清理,會造成毒素聚集。
試想:早晨五點起床,最晚也得十一點睡覺,每天都在與瞌睡作斗爭,怎能將精力全部投入學習中去?同時,毒素的聚集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此以往損傷大腦,這種做法百害而無一利。
因此,何時起床與入睡的問題,根據個人的生生物鐘自行調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理節律,完全效仿某個人的作息時間可能會事倍功半。當然,不排除有些人真的只睡五六個小時就會滿足一天所需,這也是他的節律。但除此之外,在正常的時間段內進行調整,可以提升學習效率。沒有人會說,早上8點起床就一定考不上研。
當然,無論你的生物鐘如何,也不能倒時差般的折騰。上文所說的是適當調整,而不是放任自由。每天學習的總時間是個常量,也就是說,如果你九點起床,可能你必須得一兩點才能睡覺了。所以,在入睡與起床之間找到平衡點,使自己動力十足,才是最佳的作息時間。
02.心態
保持心態良好,這是句空話也是句廢話,但又是最長聽到的警句。反正我當時并沒有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心態。
心態問題如同癌癥,當你意識到時,多半已經到了晚期。很多人認為又哭又鬧又上吊時才是心態出了問題,這是完全錯誤的。
具體來說,一個人只要對自己的考研過程感到擔心,已是輕度焦慮;感到壓力山大,對看書失去動力,是中度焦慮;情緒接近崩潰,達到撕書階段,是重度焦慮。很多人只有達到重度焦慮是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這時調整,需要很大的耐心與堅強的毅力。
此外,自卑,盲目樂觀,過度自信等都算心態問題。而這些恰恰是考生最常忽略的。因此,發現問題并調整心態,是考研路上的重要法寶。
如何發現自己的心態有問題?最簡單的答案是,問周圍的朋友自己是否正常。
這可能是一個有些可笑,但是有效的方法。因為根據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人有時并不能很好的解釋自己的情緒。比如,緊張和興奮都有相同的生理喚起機制,你并不能解釋是由于焦慮,還是真的因為自己學習的狀態非常好所導致。而旁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你這段時間的變化。如果最近你特別亢奮,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那一定要留神,這可能是因為焦慮所引起的緊張感。就算是亢奮的學習狀態也是危險的,那將會迎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倦怠期,因為能量是守恒的。除非這種亢奮狀態一直持續下去,那便是高效。
請注意,最佳心理狀態不會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一個平穩的中等動機狀態,這樣才能堅持的最久,抗擊打能力最強。
如何調整心態?首先要全面了解目標院校和所選專業的所有信息,做到心中有數,正確衡量自己的實力與夢想之間的差距,避免盲目自信和極度自卑。之后制訂一個全面的考研學習計劃,并不斷調整,保持適合自己的學習狀態。
若心情處于低谷,可以適當完全放松的玩一兩天,將學習全部拋開,之后再全身心投入,效果會好很多。或者看一些勵志類書籍,如《哈佛凌晨四點半》、《意志力》等。增強動力與信心。
若感覺自己非常焦慮,可以試著做一些冥想練習,放松并沉靜下來,或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留足時間調控自己的情緒。
每周一定要給自己就出至少半天的休整,別為省下這一點時間而耽誤一周乃至一個月的寶貴時間。
03.時間
對于考研大軍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但生命也不能不明不白的丟失。有些人看起來很努力,每天10小時自習,連做夢都在解題,但最終沒考上。原因為何?因為沒有效率。
是否能考上研究生,并不以時間多少為衡量標準,不然初試時干脆填一個學習總時長的調查問卷,擇時間長者錄取,豈不更爽?
分數考的高,當然還是要看效率。效率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吸收的知識總量,也就是說,盯著一本書發三小時呆其實是在浪費生命。
那么如何保持高效?首先不要讓自己疲勞。建議每半小時休息1至2分鐘,因為人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只有半小時。
科目搭配也很重要。當你的心情愉快、思維活躍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理解類的學習內容,比如數學難題等。當你的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較為枯燥而又不太喜歡的科目;而在注意力相對分散、時間又比較零散的情況下,適宜安排那些簡單輕松、自己比較喜歡的科目。
此外還要注意,文理科內容要交替進行,相同或者相似的學科最好不要安排在一起。
另外,要學會把握暗時間。暗時間指的是一些不被人的意識注意到的時間。比如在上廁所時,公交車上,或者吃飯的時候。這些零碎時間完全可以用來背單詞,背作文等等。將不起眼的暗時間利用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幾個小時。
04.政治
如果聽信了很多經驗所說的,等到11月再看政治,那你可能只打算得60分,或者剛好過線。而在大多數人都抱著只過線的心態時,只要稍加努力,政治便可變成一門提分的科目。
經驗中所說的11月,其實是背大題的時間。而真正開始準備,應該在7月暑假。7至8月將所有內容全部看完一遍,9至10月是刷選擇題的階段。而11至12月,是背誦知識點和大題,并查漏補缺的時候。如果都堆在11月準備,很多難點重點難以理解,再加上英語和專業課的層層壓力,心態很容易垮掉,同時也不會有平穩的,復習政治的打算。事情在沒做之前想的會非常美好,但到跟前卻發現,現實骨感的令人抓狂。
因此,如果想在政治上提分,或者為自己的專業課與英語留出更從容的時間,早些看政治吧。
05.鍛煉
在考研時期,若不鍛煉會經常生病。要知道考研是病不起的,生一次病注意力、學習時長都會下降。因此,強身健體十分必要。
但大家普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一說到鍛煉就想起跑步,而跑步是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的。所以大多數人的鍛煉念頭都被扼殺在搖籃里了。一個好的方法是:用走路代替跑步。每天快步走半個小時會比跑步更好實現,由于難度不大,也更好堅持,同時也起到了鍛煉的效果。如果有一天,發現走路已經不能滿足自己,也就是走完后身輕如燕,和沒有運動一樣,這時,你就可以跑步了。將跑步適時的加入計劃,也不會很難以接受,有前面走路的基礎,也已經形成了每天運動的習慣,自然就會堅持下去了。
先說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有用。祝所有考生與準考生金榜題名!
齊帆齊寫作自媒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