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5
今天上午,縣里愛心學校的領導老師來我們鎮對重度殘疾人的子女進行家訪。上午11點左右,他們從柳溪村搞完對象家訪直接來我們社區,由我帶路分別前往豐家鋪組的鄒長命家,和另一戶低保戶劉發初家。
根據民政部門的指示,每個民政專干需對本轄區的重度殘疾人家庭摸排其子女就讀情況。我們上個月做了一個花名冊上交,根據文件精神,該類上報的免費入讀縣愛心學校的對象需滿足兩個主要條件,第一,在讀學生的父母必須是重度一二級殘疾人,第二,救助對象需是小學和初中的在讀生。
國家出臺此項扶貧政策是為了減輕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讓窮人的孩子能上學,且上好學??h里的愛心學校負責照管孩子的生活起居問題,孩子們被送去后,食宿及生活費全免,牛奶費都不用交,被子也不用帶,入讀的學生只要帶上自己的換洗衣物即可。學校實行統一管理,孩子們兩個星期回家一次。早上孩子們從愛心學校被送到縣龍池讀書,下午又由愛心學校的老師接回去。孩子們晚上還有專門的老師為他們輔導作業,并照管他們的生活起居。家長們很是安心,免去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我上報此類對象時,對照我們社區的所有殘疾人家庭一一摸排。這項工作可不是走的形式化主義,這可是真正地為人民辦好事。雖說我們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學費全免。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們并沒有享受多少福利,學校美其名不收學費,但各種規避相關政策的收費明目層出不窮,課本費,保險費,生活費,補課費等等,一個孩子一年下來怎么著也得往學校交幾千塊錢。
但是這個愛心學校是實打實地不收費,把孩子送去得了,他們的生活問題,學習問題,可真是不讓家鄉費錢費力。
今天學校的領導來家訪一是調查孩子是不是符合入讀條件,二是看看孩子家里的實際情況,做好全面的了解,并征詢家鄉學生的意見,還需家鄉和學生自愿入讀。我們社區還有一個殘疾人家庭符合條件,但是她的父母舍不得孩子這么小就送出去讀寄宿學校,便自愿放棄這項福利。
鄒長命的老婆吳雪是一個精神二級殘疾人,肢體也有某些殘疾。鄒長命出過車禍,身體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傷,不能從事重的體力勞動。他的父親為了幫襯兒子,日復一日地砍竹子做一些手工織品,如竹籃,籮筐,撮箕等一些農家常用之物,每逢集市便拿去賣,以幫助減輕家庭負擔。我每天上班和下班都會經過他們家,鄒建華老人總是端坐大門敞口處埋頭剖篾,織篾,甚是精神又甚是艱辛。
鄒長命和吳雪的大女兒鄒紫涵馬上就初三畢業了,她本人想去,其家長和學校老師通過交流溝通,決定不將她納入就讀名單。小女兒鄒紫怡在讀初一,符合就讀條件,可她本人卻又不愿意去。愛心學校的老師說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她先考慮一下,有個思想準備。他們這是初次家訪,后續還會持續跟進。
該戶家庭人口眾多,卻只有兩個弱勞動力,即使他們家還享受了低保,可生活壓力依然不小。今年初,他們夫妻二人又生了一個孩子,是個男孩,一家人喜上眉梢。用農村里的話說,家里有人就有希望,他們家的兩個大女兒好在沒有遺傳母親的基因,身體情況沒有異常。小兒子還在襁褓中,希望他能繼承家人的希望成長成才。
從他們家出來,不過兩百米的路程就到了劉發初家,這也是一個重殘戶兼低保戶。關于他們家的情況,我已經寫了幾篇報道,這也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家庭,而主要勞動力卻是兩位60多歲的老人。
戶主劉發初今年65歲了,老伴鐘桃香61歲,他們的兩個兒子都是視力二級殘疾人。大兒子劉建穩今年39歲,老婆在生下第三個孩子后一走了之,至今沒有聯系,小孫女劉芷昀由奶奶一手帶大。大孫女劉淑慧今年十歲了,在縣里龍池讀三年級,是我于2023年報送上去,后去了縣里的愛心學校就讀。孩子很懂事,老師每回來家訪都會夸獎她。
今天老師向兩位老人說起孫女在學校的日常,讓兩位老人很是欣慰。今天,我帶學校領導來是準備把他們的孫子劉子軒也送去愛心學校,子軒今年8歲了,在鎮上讀小學二年級,他長得虎頭虎腦的,獨立性也很強。若是兩個孩子都能上這么好的學校,無疑將老人身上的擔子卸下了一半。
兩位老人的另一個兒子劉建財今年37歲了,至今未婚。他和他哥哥以及三個侄子侄女同時享受低保救助。
我們到了劉發初家,老人很是高興。他又是泡茶,又是遞飲料,還非要開著電動車去買水果。他的熱情,不光源于他本身的性情,也源于他內心深處的感恩之情,他很是感謝政府,感謝我們幫他們家擺脫窮困。
劉發初依舊每天早出晚歸替人做長工,180元一天。鐘嬸送兩個小孩上學后,忙完家里的家務,便跑去東岳廟檳榔廠打零工,一天可以賺幾十到百來塊。劉叔主外,鐘嬸主內。我常去他們家看三個孩子,上面有什么福利政策,我也會想到這一家。每次去他們家,孩子們都穿得干干凈凈,屋前屋后也收拾得整整齊齊,雞鴨圈養在屋后山林,菜園里各色蔬菜應有盡有,房間地面,灶臺上油光水亮。我不得不佩服這兩位老人,破破爛爛的日子,他們細細剪裁,一家人倒也過得和樂融融。
等學校老師走了,兩位老人拉住我又說了一會兒話,他們還有意愿將最小的孫女劉芷蕓也送去,請我把這事放在心里。鐘嬸告訴我說這個小孫女雖然只有6歲,可獨立性也很好,她能自己穿衣洗漱,還能自己洗襪子。讓三個孩子都去愛心學校,他們在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玩耍,還有專門的老師照顧他們的起居,這不等于把孩子們交給了國家去撫育,還有比這更好的安排了嗎?
我連連說好,有機會一定成全他們。若是三個孩子都送去了,那么兩位老人身上的重擔真的就可以卸下來了。我這么說,兩位老人樂呵呵地笑。我想著幾次我去看孩子們,老人為了多搞些錢,禮拜天的日子就把門關上,他們各自去勞動,讓兩個小孩子自己在家,劉淑慧若回來了,就是姐姐帶著弟弟和妹妹,安全問題也讓人擔憂。我這么一想,孩子都送去學校就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社區還有一些低保戶家庭條件也不好,但是此項政策是針對重復殘疾人的,我想上報也上報不了。我相信隨著政府的相關扶貧工作持續深入,更多的孩子都能上好學。這些享受國家救助的家庭,如何不歌頌黨,歌頌祖國,若是祖國不富強,如何能保他們歲月安康?
低保救助,特困救助,殘疾救助,高齡補貼等等,國家真是在盡一切可能修繕這些細枝末節,盡可能地讓各個旮旯角落里的干裂土地都能享受甘霖的滋潤。我在這里也不由得歌頌黨在扶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光我們一個鎮就有那么多享受各項救助的人,何況整個國家呢?其實國家也是在負重前行,壓在它肩上的擔子又何其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