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的作者斯科特楊,是加拿大的一位學習達人。他號稱10天搞定線性代數,一年搞定麻省理工4年的課程,學習其他的任何技能也都非常的快。不但如此,他還該泡妞泡妞,該打游戲打游戲,業余時間還很多。
他給我們介紹了一套學習方法——整體學習法。
什么是整體學習法呢?
學習一門新知識,就像在我們頭腦里建造一座城市。對內我們不但要把城市建得漂亮,還要把道路修得四通八達;對外我們要修很多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與其它城市連接起來。
建造這個城市的過程,就是我們學習一門新知識的過程,這就是對于整體學習法的一個理解。
你有木有很想學習這套方法呢?不用說,這么牛的方法肯定想。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話,往下看吧。
下面開始介紹整體學習法的五大步驟。
(一)知識的獲取
獲取知識是學習的第一步。比如,你學習數學、化學等知識,肯定要先預習或聽老師講,來獲取最原始的信息。
現在信息來源太多了,我們每天接受了太多的垃圾信息。如何過濾掉這些垃圾信息,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刷微信、朋友圈、微博時,我們要有一個方向感,帶著目的去閱讀這些信息。例如,你想寫一篇關于時間管理的文章,那你瀏覽信息時,就要只閱讀這方面的文章,其它的堅決不看。這樣,一個小時過后,你是肯定有收獲的,而不至于刷了一天卻一無所獲。
作者說,對我們有用的信息才能稱之為知識,否則都是垃圾,它只會消耗我們精力,占用我們的大腦內存,對我們毫無用處。
我們所獲取的知識共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零碎知識、觀點類知識、教程類知識、具體知識、抽象知識。
01? 零碎知識。
比如你出門,你妻子讓你買一些東西:植物油、牛肉、鹽、掃帚和一把筷子。
這么多東西,你怎么記得住呢對吧?這些就稱之為零碎類知識。(這個例子并不是知識,只是為了方便理解)
學習時,如果你遇到這么些零零散散的小知識,肯定隨看隨忘。我們該怎么處理這類知識?
聯想法。你可以這樣記:牛肉里流淌出植物油,滴在了地上,我用掃帚把它們掃攏了,一段時間后它們變成了鹽塊,我用筷子把它們夾到了碗里。
是不是很容易就記住啦?
你不要管它是不是符合邏輯,越夸張越好,盡量想象成一幅畫面,這樣能記得更牢固。
02? 觀點信息。
小學時,我們每學習一篇課文,都要概括中心思想。現在我們看的很多書籍、文章都講述了很多不同的觀點。
我們如何獲取這些觀點呢?
快速閱讀。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黑體部分就是作者的觀點了。如果這些觀點和你的想法不謀而合,就可以不用細看看作者的描述和論證;如果這些觀點你無法理解,就去快速瀏覽一遍細節部分。
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可以標記號,或者畫一張思維導圖,這樣,作者的所有觀點就一目了然了。
03? 教程類信息。
學習計算機操作題時,我們都會有一些教程,就是所謂的操作步驟。你會發現,這些步驟看過一遍后完全沒感覺,和沒看的一樣。怎么破這類信息呢?
跟著做。邊看邊做,你會發現只要重復一到兩遍,你就會做了。相反,如果你死記硬背那些步驟過程,看十遍八遍也可能效果不大。
04? 具體信息。
什么是具體信息?
生活中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就是具體信息。
比如:生物課上的解剖實驗,物理和化學的各種實驗。
怎么記住這類信息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圖像法,模擬想象當時的各種情景,多回想幾遍,你就記得住了。
05? 抽象信息。
數學公式、定理,生物學上的神經元、蛋白質等信息,是很抽象的,我們看不到,也摸不著。
處理這一類信息,也是可以把它們變成圖片,再進一步的話,還可以加上聲音、情感,使之具體化、擬人化,更方便理解和記憶。
平時我們接觸到的所有知識,都包含在五個類別之內,相應的類型,我們可以選擇相應的方法去獲取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