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健真正從《我是歌手》走紅之前。
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水木年華時期。
停留在《傳奇》的作詞人。
而現(xiàn)在,每個人歌單里至少有一首李健的歌。
01
李健出生于藝術(shù)家庭,父親是黑龍江京劇院武神表演者。
耳濡目染下,李健小時候便能隨唱幾句京劇。
真正的音樂想法萌芽于1988年6月份一個普通的午后。
他突然想學一種樂器,于是父親買來一把當時最好的吉他。
或許是天生的文藝細胞,李健學習吉他很快并且彈的極好。
成為初中班唯一會彈吉他的同學。
高一那年,在校文藝晚會上,李健以一首《朋友》驚艷全場。
“你一閉上眼,根本就是譚詠麟在你面前唱”。
之后,李健在學校組建電聲樂隊,擔任電吉他手,整個高中恣意灑脫。
1993年,清華以藝術(shù)冬令營的方式選拔特長生。,李健憑借《說句心里話》拿下50多分的特長加分。
清華決定直接保送,李健由此進入清華園。
清華園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一個理科生的府邸,偏偏孕育了多為灑脫不羈的音樂人。
比如高曉松,現(xiàn)在發(fā)展到清華哥哥—李健。
但偏偏清華這樣的一個理科院校,當人文氣息來臨之時,就會特別吸引人”。
恰好是清華濃厚的創(chuàng)作氛圍,燃起了李健創(chuàng)作的激情。
02
2001年,李健和盧庚戍成立水木年華,一曲《一生有你》大放異彩。
兩人也成為各大頒獎典禮的寵兒,各家音樂公司搶奪的人才。
正是風頭正勁時,李健選擇退出水木年華。
他說“因為音樂還不自由”,創(chuàng)作是一件自由自在的事情,當我們循環(huán)某種旋律,重復某種風格,創(chuàng)作便是一種煎熬。
水木年華以盧庚戌和繆杰再現(xiàn),而李健也慢慢退出人們的視線。
直至2010年王菲把《傳奇》唱進了中國人的心里,李健這個名字多次被人提及。
直到2015年李健作為首位補位歌手參加《我是歌手》,低吟淺唱的音樂詩人變成了他的標簽
李健多唱萬物清新、時光靜好,唱一首動人的詩,這首詩里有激情歲月也有風輕云淡,有唐詩宋詞也有人間煙火。
他的歌不為某一類人而寫,不為某一個舞臺而唱,每一個人在他的歌里,都能找到一片純粹的精神原鄉(xiāng)。
03
音樂是對時代最好的反應,在什么時代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音樂。
這是一個背負心理壓力,急需精神釋放的年代。早期,人們有著從集體主義回歸個人的沖動,追求開放、自由的理想主義。
搖滾成為那個時代的印記,為這個國家注入青春的荷爾蒙,崔健唱著《一無所有》、竇唯唱響了《無地自容》。
而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到今天,早已過了理想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時代,悲觀籠罩在年輕人身上,抱怨成為時下的主題。
李健的走紅與其說是意外,不如說迎合了這個時代的需要。
他的歌哀而不傷、憂而不怨,既唱逝去的美好,又撫慰受傷的心靈。
他唱進了年輕一代的心里,又撫慰了中產(chǎn)階級的內(nèi)心。
04
專注是做一件事最好的態(tài)度。
跨界是娛樂最流行的方式:唱而優(yōu)則演,演而優(yōu)則導,即使不優(yōu)有人氣就成了,人氣就是流量,流量就可變現(xiàn)。
而李健從不玩跨界,要說平時演部戲?qū)€影那時沒有的,如果真說有什么愛好:無非看書、散步、旅行。
而這有意無意中又在為音樂服務。
好友回憶:李健有段時間常從家跑到后海附近,又慢慢返回,我想《什剎海》便是在那段時間創(chuàng)作的吧。
又如他曾去南非旅行,回來后寫了《好望角》,《愛的四季》則是在美國寫的。
那首旋律仍繞耳邊的《貝加爾湖畔》也是看到貝加爾湖美景的即興之作。
05
將婚姻過成詩與遠方的秋褲男神。
有人說:婚后的生活很無趣,終日只對一人。
不,不是婚姻無趣,是你太無趣。
有段時間,李健的妻子也是熱搜詞匯,究竟是什么樣的女人才能成為男神的妻子,李健和太太小貝殼的日常也闖入人們的視線。
家庭、容貌從不是衡量兩個人是否合適的標準,凌駕于容貌之上的內(nèi)涵才能決定兩人走的是否長遠。
李健說:太太最吸引我的從不是容貌,是她說話的方式和內(nèi)容。
“高冷”是李健的又一標簽,而在小貝殼的微博里,與“高冷”的融合最好的恰好是他“逗比”的一面。
翻看小貝殼的微博,你會看到她閑適沉逸的生活,會看到神仙眷侶的日常。
更能體驗“琴棋詩畫茶”與“柴米油鹽醬”交織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