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個字不知道最早出現在什么時代,查了一下字典,《爾雅》惠,愛也。看起來也是蠻早的,這個字在今天卻大行其道了,大概的原因是西方文化很推崇這個字,父母對子女講愛,情侶間講愛,關愛老人,關愛動物等等吧,適用的范圍越來越廣,幾乎打著愛的旗號可以做任何事了,也就是愛干啥干啥。
我為什么說愛多為害呢?因為這個字沒有出現儒家五常里。說起來這五常現在好多人都不知道是啥?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個人品質。
五常就是儒家所說的德。恐怕今天能夠理解德重要性的人不是很多。《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人之道就是德。《道德經》上部講道,下部講德。孔子說德之不修吾之憂也。可見德對于人類而言是多么重要。當然西方文明不同于中華文明,但是西方歷史上出現的很多偉人身上都能找到德的影子。
五常仁義禮智信為什么沒有愛,因為我們古圣先賢早已認識到愛是有弊端的。五常的這五種品質再多不會有過錯,愛就不行,多了就叫溺愛,反而為害。父母溺愛子女不會有好結果的;情侶之間也是,一方對另一方過于縱容最終也會難以忍受,因為這根本就是違反人性的。可憐的是付出一方當他們面對苦果的時候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是為了對方好竟會這樣。所以真的為對方好不是愛他而是督促他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