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德國現代的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哲學家、美學家。他的父親是一位鄉村牧師,社會地位并不高。但是由于他的父親與國王有故交,因此受到恩待。尼采從小受到貴族階級的教育。他家的教育方式也是貴族式的。我想這對他后來的哲學思想美學思想也有一定的影響。
《悲劇的誕生》是尼采的處女作。這部作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寫了尼采美學哲學的文藝理論,而第二部分則是用之前的文藝理論結合德意志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作品評述分析。第一部分里,尼采指出古希臘悲劇的產生、發展、本質、終結。由此引出阿波羅精神和狄奧尼索斯精神,即日神和酒神。日神代表的是造型藝術、史詩等。也就是說日神追求的是沉湎于外觀的幻覺,不深入本體。假如人生是一場夢,那么我們就應該繼續全身心的做夢下去。而酒神所追求的是本體,他要求我們撕開面紗,直視自己,自視生活。假如生活是一幕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得演繹這幕悲劇。前者叫人不放棄人生的歡樂,后者驅使我們去正視人生的痛苦。前者追求一瞬,后者則是永恒。而酒神與日神的結合就造就了悲劇,造就了音樂。我們所聽的音樂其實就包含著阿波羅精神與狄奧尼索斯精神。從這里可以看出,其實尼采的哲學思想流傳的很長久。
古希臘人民生活得并不快樂,有奴隸制度壓抑著他們,有國王的壓制,有生活的壓力。這個時候日神就產生作用了。為他們編織夢境,創造了奧林匹斯諸神。古希臘人民生活在這個夢境里,忘卻現實的煩惱,心理得到愉悅。那么我們把時間軸從遙遠的古希臘拉到現代社會,思考一下日神阿波羅精神對現在又有怎樣的影響呢。可能我的理解不夠深刻,只能理解尼采所要表達的百分之一,那我就用這百分之一來結合現實,分析其現實意義。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極快,你想要成功,你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你會被學業被工作扯得暈頭轉向,你會為生活為父母擔心,你還會因為自己沒有達到自己所想要達到的目標夢想而苦惱,你有千千萬的煩惱。大到國家還未完成統一,小到白米飯又漲價了。我們生活在這競爭的社會,好像隨便做一件事情都是在比賽。一個再沒有得失心上進心的人多少還是會被影響,會被這些無可避免的密密麻麻的事情弄得心浮氣躁。我們當然得有調節的辦法,不然那還不得患上抑郁癥啊。(現實狀況是抑郁癥患者確實在不斷增加)那么阿波羅精神就是給我們帶來夢境的快樂放松,就算明白這是幻象,那也就盡情地沉湎享受吧。當然我認為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這也是尼采所提倡的。適時從夢境回到現實,這個時候你也許已經熬過了現實的殘酷,日神所追求的一瞬歡愉也就是指這個吧。
酒神精神是更為狂放粗野的,它肯定人類的情緒欲望,是一種英雄式的悲壯。他是為人類取火而忍受禿鷹啄叼撕裂的苦,是解開了斯芬克斯謎語卻難逃弒父娶母命運的無奈悲劇。他們以個體悲劇成就了超越個體的壯美。相比日神精神,尼采更為推崇酒神思維。他看重酒神思維中情緒的爆破,欲望的釋放,恐懼的表現,斗爭的兇猛。他提倡的肯定生命,肯定人生。而我的想法是酒神精神更易于藝術的形成。不知是我本身思想有所限制還是確實是如我所想的這樣,藝術源于生活這句話沒有錯,但會引起社會轟動,催人深思,給人心靈以極大震撼或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藝術哲學思想一定實在精神極度放松,情緒完全釋放的狀態下產生的。就好像是一個裸露自由的人在空凈的天空下遼闊的大地上,天下萬物就他與精靈,好似與自然合二為一,有點兒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蘭德最后在塔西提島上創作巨作的感覺。你只有毫無顧忌,展示所有情感,然后發掘本體,你才可以創造出永恒不會過時的東西。這也就是酒神所追求的永恒。
關于尼采《悲劇的誕生》,學者周國平有過一段概括:“關于《悲劇的誕生》的主旨,尼采原來一再點明,是在于為人生創造一種純粹審美的評價,審美價值是該書承認的唯一價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藝術家之神’是該書承認的唯一的‘神’。他還明確指出,人生的審美評價是與人生的宗教、道德評價以及科學評價根本對立的。……后來又指出:‘我們的宗教、道德和哲學是人的頹廢形式。相反的運動:藝術。’可見,‘重估’的標準是廣義藝術,其實質是以審美的人生態度反對倫理的人生態度和功利(科學)的人生態度。”
我之前沒有接觸過哲學類的書,因此看這本書顯得很吃力。很多句子我需要反復品讀體會,卻也不能完全參透,很多深意我都沒體會出來,或者我理解成了相反的意思。如果這本書是一鏡湖泊,那么我從中得到的大概是其中的一點水滴。然而僅僅只是這點水滴,卻也對我有多重的意義。它讓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哲學,第一次去絞盡腦汁思考某個句子,第一次去聯想生活與日神酒神。盡管不能完全讀懂尼采,但值得肯定的是尼采真的有很特別的思考方式,用酒神日神與生活、藝術聯系,從而肯定生活,確立藝術成就生活,并且盡然地托出了尼采的美學思想。我想僅僅只是稍稍地領略了阿波羅精神和迪奧尼索斯精神,這也將對我今后思考問題的方向態度有所改變。我想我和尼采一樣,更加偏向酒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