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說要做最真實的自己
我們也總是說:要學會和自己在一起
張德芬也曾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你有沒有問過:誰是“自己”?它在哪里?我們怎樣和它在一起?
晚上8點多,窗外下著大雨。雨天抄經,淅淅瀝瀝的雨聲讓思緒更清明。抄到“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我突然想寫一篇關于覺察的文章。
我們通過綿綿密密的覺察和自己在一起。
覺察你的身體
它此刻舒服嗎?
你享不享受,需不需要繼續維持這種舒適的狀態?
如果你哪里痛,問自己
是哪里呢?胸口、左腳趾頭、右手肘?
都多痛?輕輕的、好痛、痛得快要死掉?
是怎樣一種感覺?酸酸的、脹脹的、麻麻的?
為什么會痛?被針扎了、磕碰到桌角,還是由情緒引發的疼痛?
覺察是一種客觀的看見,不批評、不帶任何情緒的看見
因為很多意識會通過身體顯現出來,覺察你的身體,你就回到了自己,和自己在一起。
覺察你的情緒
它此刻是悲傷還是喜悅?
你是不是很容易急躁,或者低落,為什么?
你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從一個情緒里走出來
你可不可以覺察到你的每一個情緒,它們怎么轉變,從這一個情緒到另一個情緒
你憤怒的時候會不會呼吸急促?
去呼吸那個呼吸,體驗那個呼吸,從鼻腔到喉嚨
會不會面紅耳赤?
去感受面紅的溫度,甚至還有身體的膨脹感
覺察是一次全然的體驗,和那個情緒共處,經歷它,感受它,擁抱它,你就回到了自己,和自己在一起。
覺察你的意識,你的注意力
它此刻是在專注還是游離?
能量隨注意力而流轉,你有沒有覺察到你的意識都放在哪里?
是不是專注在你真正應該專注的事情上?
是不是放在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
你是不是一枚吃瓜群眾?
你什么時候在胡思亂想?
你在想念你的愛人,還是在糾結那件已經結束可是在你心里并沒結束的事件?
覺察是不執念,讓意識自由來去,不刻意停留和捕捉某一個意識,你就回到了自己,和自己在一起。
生命是一場綿綿密密的覺察,當我們與自己在一起,那是無邊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