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實證明:“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故事開始的那場舞會,是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初次見面。
舞會上的達西神色冷漠,除了朋友賓利的姐妹外不和任何姑娘跳舞,也不和其他的人交談。朋友賓利為達西引薦伊麗莎白時,達西說:“她還過得去,但是還沒漂亮到能夠打動我的心。眼下,我可沒有興致去抬舉那些受到別人冷落的小姐。”
伊麗莎白是個聰慧、理智、自尊、有主見的姑娘,所以她會不顧家人勸阻冒著大雨步行幾英里去看望生病的姐姐簡,能夠輕易識破賓利姐妹意圖拆散賓利和簡姻緣的詭計,可以堅定果斷地拒絕虛偽的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對好友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始終不認同,也從不對貴族階級卑躬屈膝、阿諛奉承。
因為達西的這句話,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初次印象,便是一個傲慢無比、傷害了自己自尊心的人。
后來,虛偽狡猾、浪蕩成性的威克姆加深了伊麗莎白對達西的誤解。威克姆是達西管家的兒子,他對伊麗莎白大獻殷勤,用他的彬彬有禮贏得了伊麗莎白的好感。在交談中,威克姆表面上說著絕不會說達西的壞話,卻無時無刻不在抹黑達西。
于是,達西在伊麗莎白的眼里從一開始的傲慢,變成了一個不顧先父遺愿、蓄意報復、蠻不講理、惡劣至極的人。
之后,當伊麗莎白得知她姐姐簡和賓利的姻緣被破壞是因為達西的勸阻時,她對達西先生的厭惡之情達到了頂峰。
而就在這時,達西按捺不住對伊麗莎白的喜愛,向她求婚了。可想而知,伊麗莎白不僅拒絕了達西,還被達西求婚時傲慢的態(tài)度所激怒,大聲地指責達西所做的種種不堪事跡。
直到后來,威克姆虛偽放蕩的本性被揭露出來,而再次見面后的達西先生,卻變得彬彬有禮。這時的伊麗莎白,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犯了多大錯誤。
她意識到自己被偏見蒙蔽了雙眼,自我責備說,她所以會做出這種蠢事,完全是虛榮心在作怪。事實證明:“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當伊麗莎白為妹妹和威克姆私奔的事情焦心時,達西默默為這件丑事善后,不僅提供威克姆官職,也替他還清了債務,這才使得威克姆同意娶她妹妹。伊麗莎白徹底被達西打動。
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感情,從一開始的傲慢,到厭惡,到懊悔,再到心動,都是由偏見引起的。即使聰慧如伊麗莎白,也會被偏見所蒙蔽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正如那句話:偏見比無知更可怕。
在這部小說中,糟糕的第一印象,間接的道聽途說,盲目的推理,錯誤的判斷,無知的肯定和否定,都是造成伊麗莎白對達西產(chǎn)生偏見的因素,而伊麗莎白對這些偏見全然無知。正如她所說:我還一向自鳴得意地認為自己有眼力,有見識呢!
而事實卻證明,她的偏見使她做出了多么錯誤的判斷,甚至差點犧牲了自己的終生幸福。
2.偏見,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
高三時我生日那天,班上一個從未說過話的男生送給了我一本書。為什么從未說過一句話?因為高中我都是坐在前排,而那個男生一直都是坐在最后一排,總之就是,不熟。
當時我心里萬分疑惑,但想到他的好朋友也是我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所以還是感謝地接受了。
之后,他開始每天給我?guī)Ц鞣N吃的,有學校門口賣的冰糖葫蘆,也有從自家?guī)淼乃衣l(fā)現(xiàn)這件事不是我想的這么簡單,那個男生應該是喜歡我。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們可是一句話也沒說過的啊!而那個男生除了每天經(jīng)過我桌前,順手放個蘋果或面包在我桌上,也沒有對我說過一句話。
當時高三,正是高考沖刺的關鍵時期,我對好友說他的這種行為一直困擾著我,我不想因為這件事讓自己分心。我沒有說出口的是,當時我心里有默默喜歡了三年的人。
所以這份殷勤,有些不合時宜。這份喜歡,我也承受不起。
我忘了當時我做了些什么,應該是向他表示了不要再給我送東西或是不喜歡他的這種做法的意思,他不再送我東西。
直到有一天,我進教室發(fā)現(xiàn)我的后桌搬去了最后面,和那個男生換了位置。那個瞬間,我的心里升起一股不知為何而起的怒氣。
我坐在他前面,總覺得萬分不自在。慢慢地這份不自在讓我越來越討厭他,我看他做什么都覺得不順眼。我變得不想和他說一句話,也不想聽到他的任何聲音,更不想和他有任何接觸,傳卷子這種稀松平常的事對我來說都變成了煎熬。
我完全把自己的厭惡擺在臉上,毫不掩飾,對著他就是一張冷漠冰霜的臉。我當時可能就是抱著一種要讓他明明白白知道我有多厭惡他的那種心態(tài)。我不痛快,我要發(fā)泄,他是讓我不痛快的原因,于是也成了我的發(fā)泄對象。當時整個班的人都知道,我很討厭他。
這種厭惡,一直持續(xù)到了高中畢業(yè),我們進了不同的大學。
這時候,我再回過頭去看這件事時,我都驚訝我當時怎么會這么討厭一個人!會做出那么多可能會給他帶來傷害的事!簡直無法想象!我甚至覺得當時的我肯定魔怔了,或者被什么東西給附體了。
我問自己,當時我問什么會那么討厭他?不知道,講不出為什么,就像是為了討厭而討厭。
仔細想想,那個男生也沒有做錯什么。但我當時卻認為他是個非常奇怪的人,一個勁的給我送東西,也不說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后來從他朋友的口中得知,他就是這樣一個內斂的人,不怎么會表達,只會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喜歡。
就像《射雕英雄傳》里陳玄風對他的小師妹梅超風一樣,在桃花島上桃子結果時,他會常捧一把又鮮又紅的桃子走進小師妹的房里,放在桌上,一聲不響就走了。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沉默也是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
他的一言不發(fā),他每天給我?guī)У奶O果,他給我買的冰糖葫蘆,他送給我的書,他默默搬到我后面,他忍耐著我不加掩飾的厭惡……這種種曾讓我覺得不順眼的小事,如今卻變得溫暖起來。
可是當時的我不這樣想。因為已經(jīng)有一個人提前住進了我心里,我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不喜歡他,所以也吝嗇地不給他絲毫的機會。他的付出讓我覺得是一種心理上的負擔,他的殷勤不合時宜地讓我覺得不順眼,不順眼所以討厭,然后變成厭惡。
高中畢業(yè)后我們很久都沒有聯(lián)系過。當我開始意識到我當時的做法非常過分,開始后悔不應該這樣對待一個曾經(jīng)真心對我好的人時,我決定給他道歉。
道歉時,他對我說沒有關系,沒什么的。但我知道,有些傷害已經(jīng)造成了便無法挽回,道歉也只是為了使自己變得心安理得,說到底,人都是自私的。
如今,在某些脆弱的時候,我也會矯情地想:我還能遇見一個每天放一個蘋果在我桌上卻一聲不吭就走掉的男孩嗎?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在我心底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讓我再一次清楚地認識到偏見有多么的可怕。
我曾為我過分的行為道過歉,這次,我想感謝那個男孩。感謝你對我的包容,感謝你為我做過的一切,溫暖我到如今。
謝謝你。
如果有幸,再遇到這樣一個男孩,我一定不再放手。
3.偏見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消除
疑鄰竊斧的故事告訴我們:變的不是鄰居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心態(tài)。變的原因也沒有其他,是被偏見所蒙蔽。
《傲慢與偏見》的故事告訴我們:“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偏見是不可能消除的,我們認識萬事萬物,或多或少都帶著主觀意識。
偏見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從家庭、伙伴、大眾媒體和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中學會的。
偏見,人皆有之,不同價值觀的人,有著不同的愛憎情感和評價標準。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縮小偏見的范圍,以減少偏見給人帶來的傷害。
偏見能有多可怕?偏見比無知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