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辦公室就在樓上樓下,我經常找xyz保險公司的車險專員小艾咨詢問題,不但我自家買車險找他,朋友買車險,也找他。
且不說我自己家的車,因購車時簽了保險優惠協議,這兩年不能找他買車險,即便是朋友買車險也沒說咨詢了就一定會買,但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幫我解惑答疑。
前些天,我家的車到了新一年度的續保期,小艾不用等我問價格,就把幾家保險公司的車險價格和優惠政策都幫我比好價格了,我感受到了如沐春風般的客戶體驗。
看了格子珊的新書《好關系都是麻煩出來的》之后,我意識到,原來我不知不覺中搭載客了“和諧人際關系的助推器”——學會向人求助。
對我來說,小艾是車險方面的專家,有車險方面的問題,找他問是很優的選擇,省心省事又省力;對小艾來說,他提供的有價值的專業咨詢,讓我受益后免費幫他宣傳推廣,贈加了一些銷售機會,提升了用戶口碑。
最好的相處之道,從來都是相互成就。在和小艾打交道的多次往來中,我們無形中達到了雙贏。
意識到這點之后,我閑來無事,對照《好關系是麻煩出來的》梳理了一遍我目前的人際關系網,驚訝的發現,原來,交情真的是通過麻煩別人一點一滴積攢出來的。
不管是我麻煩別人,還是別人麻煩我,都是積累交情的好辦法。
但如果你以為麻煩別人事無巨細,那你就錯了,麻煩別人也有個限度,不是什么事都適合用來麻煩別人的。
什么樣的情況可以麻煩別人?
什么樣的事情可以麻煩別人?
什么樣的人喜歡被麻煩?
麻煩別人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在本書中,格子珊總結了麻煩別人的注意事項,我覺得特別有道理,緊扣心理學有關距離感的論述,是心理學知識在人際交往中的實際應用。
首先,最好的關系是彼此需要。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如果太獨立了,就把自己和社會割裂開了,也許你是想獨立一點兒,少給別人添麻煩,但沒準備兒別人眼里看到的,不是你的懂事而是你的冷漠。
記得大學時代,大一大二時,我經常幫同寢的姑娘帶飯、打水占位置,但我自己卻甚少麻煩對方。因為我覺得這些小事反正都是我原本就得做的,順手幫她也是舉手之勞,不值得一提。但是幾年室友下來,我們不但沒有親密無間,反而漸行漸遠。到畢業時,在校園里碰面不過時微笑著點點頭,權當打招呼了。
現在想想大約是我單方面被需要,卻甚少麻煩對方,關系不對等,這樣的關系勢必維持不長久。有來有往才是相處之道。
麻煩別人,不但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被需要的存在感,也是“表達喜歡”和“對別人能力認可”的一個有效途徑,本應麻煩別人的事情,自己強行做了,不但讓別人沒有被需要的存在感,也剝奪了別人付出和給予的快樂。
其次,麻煩別人要有尺度和分寸感。
我見過這樣一種人,事無巨細,什么事都要麻煩別人。
復印文件,連走幾步路去打印機里面放一張紙都要別人代勞;查資料明明可以上網搜索,卻偏偏要問別人,讓別人搜索之后回復他。這樣的低級的麻煩偶爾為之還好,次數多了,旁人是真的吃不消。漸漸的,別人也就疏遠了他,不再跟他打交道了。
你看,麻煩別人也是有講究的,不講究尺度,把握不好分寸,一不小心就會弄巧成拙。
究竟什么樣的情況可以麻煩別人?
格子珊在本書中論述的很詳細,你一看就能明白了。
再次,要拋開無謂的面子。
拋開面子可不是說不要臉,而是面對難題時,能夠放下身段,放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坦然求助于人。
有時候我們會擔心想別人求助會被拒絕,這就是不必要的面子和心理包袱,你認為的難題有時候在別人眼里根本不是問題,所以既然自己搞不定,就不要想太多,找個合適的人求助吧。
最后,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
小時候,同學之間常常有借筆借尺借橡皮的,一次兩次是難得,可天天借東西,沒人受得了。明明是回家的請爸媽花幾塊錢能解決的事情,偏偏總是麻煩別人,這種就是沒把握好尺度了。
成年人之間打交道也一樣,能用錢搞定的,都不是問題。
《好關系都是麻煩出來的》,通過一些案例分析了人際交往中的注意事項,幫我重新審視了人際交往中的問題,是一本很實用的人際關系指導書,我把它推薦給你,希望你也能夠在人際交往中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