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于娟 讀后感
一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讀后能給讀者留下些東西,可能會帶來好心情,可能會流下感動的淚水,也可能會頓悟一些道理,哪怕是一瞬間的感悟,也是收獲。
“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人情活著的意義”這句話就是作者用生命為我們講述的故事。
作者于娟是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一位兩歲半孩子的母親,一位四十多歲男人的妻子,兩個六十歲老者的女兒,很多人的好朋友,還是幾個失學兒童的資助者。這么多重要而不可缺少的身份卻被癌癥殘忍的奪走了生命,在最好的年華離開了所有愛她的人。
書看完了一年多,書中有兩個觀點對我影響非常大,每次想到還會翻出來讀一讀,語言樸實卻感人至深,每次合上書頁都會告誡自己,記得此刻的所思所想。
第一個觀點是作者對金錢的態度我很贊同。作者于娟在她癌癥接受治療后,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錢財幾乎一傾而光,但她老公光頭說了一句話,哪怕兜里今天的飯錢都不夠,仍然可以拍板對醫生說,只管看病別管錢的事。因為身邊有很多幫忙的朋友親人,有他們在,什么都不怕。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把錢放在自己的銀行戶頭顯然是缺乏智慧,最靠譜的是藏富于民。有錢的時候要和兄弟們一起人生得意須盡歡,等缺錢的時候自然會看到千金散盡還復來?!?/p>
對于真心的好朋友,千萬不要舍不得錢。如果侃侃而談金錢是糞土,金錢乃身外之物可能有些不現實,畢竟我們每天不停的奔波就是為了這萬惡的金錢。只有有了錢才能給家人和自己更優質的生活,錢是掙出來和省出來的,但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需要花錢,一定義不容辭。
第二點是作者總結了可能導致自己得病的原因。1、是飲食習慣,少吃垃圾食品,少吃一些違背生存習慣的飛禽走獸,人類遺傳這么久才總結出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還是不違背的好。2、是睡眠習慣,不能再熬夜了,感覺自己還年輕就不停的透支身體,一切會勾引我們晚睡的誘惑,到了將來有可能都會積累成疾病,而這些誘惑不過是感官享受,過了那一刻也許都是浮云,不值得用身體的健康去交換。3、是突擊作業,想想那些需要日積月累考取的證件職稱資本,僅僅靠幾周幾天的突擊就完成,那得耗死多少腦細胞呀!4、是最重要的環境問題,作者猜測自己的癌癥很大可能就是在甲醛超標的環境中滋生爆發的,而更加諷刺的是,老公光頭就是一個終年埋頭在實驗室發明了除甲醛新材料的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愛人卻經年累月浸泡在甲醛超標的環境里。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p>
這些都是作者在生死臨界點時總結出的,她用生命教會我們如何生活,好像一切道理大家都懂,都是老生常談,而往往越是這樣我們卻越不在意。
感謝作者留下了這本引人深思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書,希望歲月善待你的土豆寶貝,光頭老公,還有所有為失去你而傷心的親人朋友。
愿天堂沒有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