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在盛唐的女人花|薛濤: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

導語

她是一個美貌與才華并重的女子,也是一個自尊與自傲并存的女子。

毫無疑問,她是有才的,她的詩作流傳下來的有九十首。《全唐詩》就收錄了她八十一首,為唐代女詩人之冠。

她的詩集《錦江集》,一共五卷,存詩五百余首,可惜到元代已失傳。

她曾為自己沒有自由之身,棲息于他人的蔭護下而痛苦難當,也曾如世間每個女子一樣,沉醉于愛情,為情所困。

最終,她獲得自由之身,放下心魔,看淡一切,涅槃重生,去過那無拘無束、灑脫自在的桃源生活。

她是女子,才華胸襟卻勝似男子,文人評價其“工絕句,無雌聲”。

女校書、掃眉才子是她的代名詞。

她還是個發明家,有薛濤箋傳世,被譽為古今絕藝。

她,就是唐朝第一大女詩人薛濤。

1.

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枇杷,何處是校書門巷?

大江橫曲檻,占一樓煙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這幅對聯,位于四川成都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又名崇麗閣,清代為紀念一位女子所建。

那么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女子,又有著怎樣的才情,竟能夠與“詩圣”杜甫平分秋色呢?

公元770年,唐朝著名的妓女公務員薛濤在長安誕生了。

薛濤從小聰敏好學,八歲即能作詩。

一日,父親薛鄖與女兒閑坐于庭前梧桐樹下。薛鄖看著枝繁葉茂的梧桐樹,有心考考女兒,隨口吟出了上句:

“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

薛濤不假思索,應聲接道:

“枝迎南北鳥,時送往來風。”

薛鄖一聽,心中那個高興,女兒的這句續詩不但對仗工整,立意新巧,簡直是天衣無縫呀,他欣慰道:沒想到我老薛的女兒這么有才。

但欣喜過后,他細細一想,卻又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迎南送往,這不是風塵女子嗎?!莫非,這預示著我女兒以后……

薛鄖打了個寒噤,不敢再往下想了。

后來的事實證明,薛鄖的擔憂并不無道理。

時年八歲的薛濤,怎料到這句詩竟是個讖語,預示她日后會成為一名迎來送往的官妓。

看來,薛濤不但是個才女,還是個預言帝啊。

2.

公元781年,父親薛鄖被貶官外放,舉家遷往蜀地。又過了幾年,薛鄖出使南詔,染上瘴厲,不治身亡。

薛鄖一死,薛濤母女倆的日子過得是十分窘迫。

彼時正值二八年華的薛濤姿容絕世,通曉音律,能言善辯,詩文俱佳,名動一時。

公元785年,中書令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因慕薛濤才名,將其召入幕府,侍酒賦詩,薛濤由此加入樂籍,成為營伎。

在這里要解釋一下,營妓在唐朝屬于一個特殊的職業,由國家財政供養,屬于正式編制,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主要任務是在官員們聚會飲酒時,侍酒賦詩,彈唱娛客。

由于唐人尚風雅,所以對妓女的評判并不以外貌為主,而是更注重個人才學、技藝和談吐等。

換句話說,就是按宴席上的娛樂才華高低來評判。

入樂籍是薛濤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雖說樂籍隸屬雜戶,為賤民范疇,卻也因此成就了薛濤。

薛濤在入籍的幾年時間里,穿梭于達官貴人、名流雅士之間,與當時著名的詩壇大佬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交往甚密,互有詩文唱和。

由此,薛濤得到了許多展示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這讓她得以迅速成長,詩名遠播,蜚聲天下。

倘若沒有韋皋,我想薛濤大抵是嫁作他人婦,恪守婦道,過著相夫教子的日子,如封建時代尋常女子般,寂寂無名的度過一生。

那么,也就不會有詩名播天下、有著唐朝第一女詩人、四大才女之首的女校書薛濤了。倘若如此,豈不是唐朝詩壇的一大損失,中國詩詞界的一大憾事。

這樣看來,做樂妓倒是薛濤最好的出路了。

3.

史書說她“詩酒之外,尤見才辯”。

一次韋皋宴請一位重要客人,作陪者都是蜀中名流。韋皋召來薛濤,令她即席賦詩,給眾人助興。

薛濤當即寫下一首《謁巫山廟》:

“亂猿啼處訪高唐,一路煙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是哭襄王。朝朝暮暮陽臺下,雨雨云云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

韋皋看了不由擊掌叫好,傳閱給席間眾賓客,大家亦是贊賞有加。

這首詩立意深遠,表達作者惆悵懷古之情,慨嘆世事滄桑,更諷刺前人沉溺女色。

若是它出自男子之手倒也罷了,偏是一風塵女子之手,這就跳脫了性別局限,可謂眼光開闊,胸有溝壑,“全無雌聲”。

這首詩讓薛濤聲名鵲起,成為當紅炸子雞。從此幕府逢有盛宴,必找來薛濤撐門面,很快她便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

宋人所編《唐語林》記載:一次黎州刺史舉辦宴會,提議行《千字文》令。這個酒令的令格是,取《千字文》一句,句中須帶有禽魚鳥獸之名。

刺史率先示范,行令說:“有虞陶唐”。估計這位大人小時候讀的《千字文》是假書,誤把“虞”當成了“魚”。

眾賓客都聽出了謬誤,但礙于主人面子,誰也沒站出來說要罰酒。

不一會兒,酒令轉到了薛濤這兒,她應聲說:“佐時阿衡。”這位刺史聽出了錯誤,激動了:好啊,沒想到你個大才女,還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忙站起身道:“你這四個字里沒有魚鳥,該罰該罰!”

薛濤笑道:“不管怎么樣,我這句里‘衡’字中間還有一條小魚,刺史大人的‘有虞陶唐’中,連條小魚都沒有呢。”

眾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弄得刺史大人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好不尷尬。

高崇文鎮蜀時,一次在宴會上行酒令,要求“須得一字象形,又須逐韻”。

高崇文先行說:“口似沒梁斗”,薛濤馬上接了一句:“川似三條椽。”

高崇文搖頭說:“你這三條椽子,第一條怎么是彎的呢?”

薛濤應聲答道:“高大人當西川節度使這么大的官,用的都是沒有梁的破斗。我不過是一介陪酒的小女子,家里的椽子有點彎,有什么好奇怪呢?”眾人聽了,不禁撫掌大笑。

4.

薛濤雖為女子,但她的字筆力矯健,遒勁雄偉。

史書說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可見她書法功底深厚。

眼見薛濤既有才學,又書法了得,若是只當個“花瓶”,豈非屈才。

所以慢慢地,韋皋便讓她參與官方案牘工作。

薛濤工作能力很強,每次都能超額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賽過一眾須眉,甚得韋皋青睞。

韋皋不滿足于那些什么為你寫詩,為你靜止,為你做不可能的事這種小情小愛,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上書朝廷,奏請讓薛濤做校書郎。

“校書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雖然官階為從九品,但按規定,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此職。

像詩壇大腕白居易、王昌齡、李商隱、杜牧等,都做過這一職位。

歷史上,從來沒有女子擔任過“校書郎”。

只不過因薛濤樂伎身份低賤,且無先例等原因,朝廷駁回了韋皋的申請。

雖然薛濤沒得到上面的批準,然而女校書的名頭還是不脛而走,就此傳開了。

表面上,薛濤沒有轉入正式編制,但韋皋卻讓她實實在在地擔任起了校書郎的工作。

在此,我不禁要為韋皋點個贊,遇到這么個唯才是舉、不歧視性別的英明領導,誰說不是薛濤的福氣呢。

5.

在韋皋鎮蜀期間,薛濤因其過人才華,受到韋皋的欣賞和禮遇。

據五代時人何光遠說,到四川辦事的官員,都要見見薛濤,否則等于沒來四川,并且每次都會送上禮物。

薛濤“性亦狂逸”,來者不拒。不過,她并不愛財,收下之后,分文不留,全部上交。

薛濤的這種張揚做派,引起了韋皋的不滿。于是,韋皋借慰問邊地守軍之名,派薛濤去了偏遠的松州,作軍中營妓。

此舉實為警醒薛濤,讓其反思自己,看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要懂得作小服低、謙恭謹慎,不可妄自尊大,目中無人。

聰明如薛濤,怎會不明白韋皋的用意。

松州地處西南邊陲,是當時唐朝抵御吐蕃的前線重鎮。到了松州,看到那些荒涼的情景,薛濤寫下了這首詩,記錄自己當時的感受:

“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卻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

詩里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表達了深切同情,體現了詩人男兒般心懷天下的胸懷。楊慎的《升庵詩話》說它“有諷諭而不露,得詩人之妙”。

因為邊城生活的艱苦,她開始后悔自己的幼稚和年少輕狂,于是放低姿態,把自己低到了塵埃里,并將之訴諸筆端,寫了著名的“十離詩”,以此求得韋皋的原諒。

《犬離主》

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凈主人憐。

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

《鸚鵡離籠》

隴西獨自一孤身,飛去飛來上錦茵。

都緣出語無方便,不得籠中再喚人。

《燕離巢》

出入朱門未忍拋,主人常愛語交交。

銜泥穢污珊瑚枕,不得梁間更壘巢。

《鏡離臺》

鑄瀉黃金鏡始開,初生三五月徘徊。

為遭無限塵蒙蔽,不得華堂上玉臺。

……

她把自己比喻成狗,鸚鵡,燕子和鏡子等,把韋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著的主人,鳥籠,巢和臺等,因為犬咬親情客、鸚鵡亂說話、燕子銜泥污枕、明鏡蒙塵……而遭致主人的厭棄。

十首詩里有十個“不得”,這樣的放低身段,這樣的自嘲自貶,真是聲聲淚下,讓人看了心酸不已。

從這十首詩里可以看出,薛濤此時充分品嘗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滋味,意識到自己完全沒有自由,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他人手里,親身體驗到了強顏歡笑背后的酸楚和無奈。

這十首悔過詩傳到了韋皋手里,韋皋終究還是心軟了,下令將她召了回來。

經此挫折,薛濤心生去意。

回成都后,她脫去樂籍,做了名女道士,在成都郊區的浣花溪旁,買了幽靜雅致的小庭院,在房前屋后種滿了枇杷花,時年二十歲。

自此,她的身份和心境已超脫了樂妓,有了更卓越的見識和感悟,詩的意境有了更大的提升。

李德裕鎮守西川時,在成都命人建了一座“籌邊樓”。樓成之日,他在上面大宴賓客,薛濤應邀前來,即席賦詩,寫下了著名的七言絕句《籌邊樓》: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這首詩豪邁雄渾,意境深遠,胸懷天下,全然超脫了脂粉氣。

薛濤雖為女道士,但耽于名聲,她仍然不時出入節度使府,在成都仍有“校書”之譽。

西川的節度使換了十一任,她便以清客的身份陪詩陪酒了十一任,每一任都被她的外貌和才情所折服,對她敬重有加。

6.

公元809年,當時31歲的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東川。

因薛濤名聲盛隆,風流才子便生出想見她的念頭。在一個叫嚴綏的人的撮合下,薛濤離開成都,來到梓州與元稹會面。

二人見面,薛濤揮毫而就《四友贊》,為硯、筆、墨、紙云:

“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

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首《四友贊》一寫完,這位元大才子便被薛濤的才情所折服了。

當時薛濤已經42歲,在古代屬于老嫗一枚。

雖然年紀比較大了,然則在元稹的眼里,薛濤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見慣了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薛濤這款才女型,還是很合元稹的胃口。

對元稹出色的才華,薛濤早有耳聞。此刻見到本人,昂藏七尺,英俊帥氣,立刻就被迷住了。

薛濤幾近干涸的心田,陡然燃起了熊熊愛火。

相遇的第二天,她如同初戀少女般,滿懷真情地寫下了《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這首詩是薛濤對元稹的情感表白,表達了她想和元稹長相廝守的愿望。

看來在愛情面前,不管年齡多大,女人都會沉醉其中,忘乎所以。

在錦江邊上,在蜀山青川,一路撒下了二人的歡聲笑語,詩詞歌賦。那段時光,應該是薛濤一生最快活、最愜意的日子。

這年7月,元稹接到朝廷命令,要調離川地,任職洛陽。

幸福就這樣戛然而止,細算起來,他們在一起的日子不過三個月。

元稹離開成都時,薛濤寫了一首《送友人》詩: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字里行間表達了她對愛情堅定的信念。詩里有無限蘊藉,藏無數曲折,歷來為人傳誦,是被譽為可與“唐才子”們競雄的名篇。

元稹離開后,薛濤朝思暮想,將滿懷的期盼與渴望,化作了流傳后世的名詩《錦江春望》四首:

其一: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其二:

攬革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其三: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其四: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簪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欣慰的是,不久她就收到了元稹寄來的書信:“別后相思隔煙水,葛蒲花發五云高。”

一別兩地,勞燕分飛,此時唯有以詩傳情了。

薛濤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

于是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

相傳這個“薛濤箋”是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做成的。“薛濤箋”在我國制箋發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后面幾代都有仿制。

7.

元稹的原配是京兆尹家的千金韋叢,七年之后,韋叢不幸病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就是元稹寫給韋叢的五首名為《離思》的悼亡詩中的第四首。

然而在韋叢還在病中的時候,元稹卻和薛濤好上了。

元稹回去后,他妻子就死了。在他妻子之前,元稹還和遠房表妹崔鶯鶯好過,著名的《鶯鶯傳》就是元稹以表妹為原型創作的。

元稹為了巧宦,拋棄了崔鶯鶯,娶了韋叢。韋叢死后不久又娶了小妾安仙嬪。四年之后,他續娶了裴氏。

用現在的話來說,元稹是個撩妹高手,更是妥妥的渣男一枚。

元稹對薛濤態度的轉變,都化作薛濤筆下時而濃情蜜意,時而低吟淺唱,時而辛酸落寞的詩作里。

相愛時:

雙棲綠池上,朝去暮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相思時: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相思至極時:

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

失望時:

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蕩惹人衣。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

有道是: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元稹是個情場高手,饒是薛濤這樣見過大世面,習慣風月場的人都不能幸免。

幸好,薛濤已不是青春少艾,她豐富而坎坷的人生閱歷,足夠支撐她看開一切,包括感情:這世界沒有誰離了誰活不下去的,你元稹也一樣。

但我想問:元稹,你個渣男,你仗著自己高富帥,到處撩妹,這么多女子為你痛哭流淚,貽誤終生,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闊別十年后,元稹午夜夢回之際,突然想起薛濤來了,便寫了封信給薛濤,想跟她重續前緣,重歸于好。

不過,渣男就是渣男,喜新厭舊是本性。元稹在去四川的路上碰到了能歌善舞、如花似玉的劉采春,便把薛濤拋諸腦后了。

薛濤從此心灰意冷,脫下了喜愛的紅裙,換上了一襲灰色的道袍。

浣花溪旁仍然車馬喧囂,人來人往,但她的內心已再無波瀾。

垂暮之年,薛濤逐漸厭倦了迎來送往的日子。她離開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雞坊,筑起了一座吟詩樓,獨自度過了最后的時光。

公元832年夏,薛濤安詳地閉上了雙眼,終年63歲。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墓碑上題“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