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夜晚,在家門前的大平地上,一張竹床,兩三把蒲扇,幾個長輩家常話短,頭枕滿天星、螢火蟲作燈、蛙鳴蟬叫,一切過往記憶斑駁,晃晃悠悠仿佛還躺在某一個盛夏午后,吹著自然熱風,睡得干凈、純粹......后來到現在實在難得再有那樣的睡眠。
喜歡這樣一個寓言故事《聰明的漁夫》,作者是德國諾爾爾文學獎得主海因里希.伯爾。故事內容大概如下:故事主人公一個是衣衫襤褸的漁夫,一個是穿著講究的旅游人。一日旅游的人來到一個較為偏僻的漁村,他看見一個漁夫悠然自得地打著瞌睡,便忍不住上前勸說:“漁夫啊漁夫,你可不應該躺在這里曬太陽,你應該多出幾次海,去打點魚,然后把魚賣了,得到錢以后,買更大的漁船”
“然后呢?”漁夫問。
“繼續捕魚換更大的船啊。”旅游人建議。
“然后呢?”漁夫又問。
“你可以換更先進的現代化漁船”旅游人繼續勸說,。
“然后呢?”漁夫問。
“你甚至可以開罐頭食品廠、海鮮餐廳......”旅游人越說越帶勁,為這偉大的計劃激動不已。
“然后呢”漁夫還是一樣的問。
“然后你就可以躺在你最現代的漁船上舒舒服服地曬太陽了。”
“我現在就在舒服地曬著太陽啊!”漁夫笑說。
一個故事兩個人,無對錯,有不同。兩個人,兩種感受幸福的方式與追求。有的人幸福源自不斷挑戰成功獲得的喜悅中,如旅游人;有的樂在當下。他們都擁有的東西除了一切美景,他們也都擁有時間,也就是同時間你有你旅途中、不斷挑戰一山還比一山高的工作中的幸福;我有我當下小漁村、暖陽、自在的幸福。無需羨慕哪一種幸福,只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就是擁有幸福。
話雖如此,可我還是羨慕漁夫能感受最本質的幸福。時常和閨蜜打趣,老了以后相約廣場舞或帶上媽媽牌紅色絲巾旅游去,其實這都不是心之所向。內心兜兜轉轉無非還是想回到兒時生活的狀態,老了回鄉養幾只雞、鴨,種小畝菜地,聽四季風,看云聚散。帶孫子體會春夏披綠衣,秋冬穿金袍的四季。若還能趕上夏季稻田里青蛙產卵,就跟著小孫子一起趴在田埂上用手去撈青蛙卵裝玻璃瓶。對了還要養一只土狗,黃色會歪腦袋看你的那種,會在家門口等你回來的那種,名字還叫“愛黃”......然后入夜后再睡個干凈、純粹地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