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重人情,尤其重視人脈。從小,耳朵里就不斷地聽到諸如“有人好辦事”,“人脈即是錢脈”等。由此衍生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飯桌文化,酒文化,送禮文化等等。
某些有志青年,對此會有所不屑,但拋開這些潛規則不談,僅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談談人脈,對人脈有個客觀真實的認知,對自己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 真正有用的關系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聯系”,而是“弱聯系”
- 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區的人聯絡,而且階層多樣性要比地區多樣性更重要,說富人雖然愛跟各種人聯系,但真正通話時間比窮人短.
- 自弱聯系信息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強聯系。也就是說,雖然人們重視強聯系,人們的大部分知識還是來自弱聯系。
同樣一個網址,你看到一個弱聯系分享給你,你再轉發的概率,是你自己發現這個網址再分享的概率的9倍。再說白了,就是強聯系告訴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來也有可能發現;而弱聯系告訴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沒告訴你,你恐怕就發現不了。
不管你是僅僅想學點東西,找工作,還是創業,你都應該避免陷在成熟的“強聯系”中,你應該走出去追求“弱聯系”。
好想法來自弱聯系這個定律從創業之初就管用。
你的社交網絡越多樣化,你的創新能力就越強。那些擁有極度多樣化社交網絡的企業家,他們既有強聯系也有弱聯系,還接受從未打過交道的人的意見,其創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單一社交網絡的人的3倍。
風險投資的最佳合作伙伴,應該是一個從來沒跟你進過同一個大學,從來沒跟你在同一個公司工作過,而且跟你不是一個種族的高學歷者。
按能力搭檔可以增加投資的成功率,而找熟人搭檔,則會極其顯著地減少投資成功的可能性。
兩個風險投資者中如果有一個是名校畢業的,其投資的這個公司將來能上市的可能性會提高9%。如果他的搭檔也是名校畢業,則提高11%。所以按能力選搭檔,哪怕你把能力簡單地用學歷代表,都的確能增加成功概率。可是如果選一個以前跟你在同一個公司干過的同事搭檔的話,會讓風投成功的可能性降低18%。如果選校友,降低22%。如果選“族人”,降低25%。
- 對工作來說,同鄉會和校友錄不是擴展人脈的好地方
本文內容來源為萬維鋼老師的《萬萬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