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這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項,從初中就有了這方面的意識,知道自己不善于交際,每次看到有關(guān)交際方面的知識,總是能產(chǎn)生共鳴,可是這里改好了,別的地方又冒出問題了,不知不覺傷害了很多人。在這里當然要感謝我身邊那幾位鐵打的朋友,即便我虐他們千百遍,他們依然待我如初戀。他們對我好像有天然防御系統(tǒng),任憑我說各種怪話,打亂他們的節(jié)奏,擾亂他們的心神,他們都能精準的覺察到,我真實意圖是什么,巧妙地避開我話語中的刀鋒,保持關(guān)系的同時,也給我留足了面子。
說蠢話傷人這種問題情商高的人一般能跟你很愉快的聊下去,但是他們一般不會幫你指出來問題,指出來你接受了還好,萬一你不接受反倒傷了和氣,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結(jié)果,無論怎么做對他們都是不利己的事,還是不要提的好。那對于跟你一個水平的人,能跟你聊下去就是很給你面子了,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被你灌了一肚子氣,最后都不想理你,你卻還傻乎乎的以為是為了對方好,最后反倒落得個埋怨。
我就是那種善于說蠢話的人,也通常能把天聊死,凡是幾個人正在聊得一個熱火朝天的話題,我一加入,幾個來回之后這個話題就要終結(jié)了,然后再轉(zhuǎn)移到其它話題,聊著聊著也就都不說話了。后來向朋友請教,朋友說你聊天的時候不要懟人家。我沒有啊,沒聽朋友說完我就懟回去了。一來二去,朋友也失去了耐心,任憑我自生自滅了。后來看到一篇文章說,聊天時候不要老是想著占上風,別人不是說不過你,而是懶得和你抬杠。后來想了想,確實是這樣,每次聊天總是想著炫個勢,想著說一句驚艷的話壓過別人,結(jié)束時候別人不說話以為自己贏了,結(jié)果就是這場對話中贏了對方,卻失去了對方的尊重,這買賣不值,賠得血本無歸。也因為不善于說話,容易傷害對方,漸漸的就說的越來越少,變得不愛聊天,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傾聽者。傾聽者的三個類型,第一種是擔心說錯話而專心聽;第二種是沒有什么話說而專心聽;第三者是有話說但很有自律而專心聽;第一種最差,第二種次之,第三種最優(yōu),我屬于第一種。
我外甥女曾教育過我說:“如果你和一個人聊天聊的特別舒服,那肯定是對方的情商比你高。”這句話我深以為然。無論聊天還是與人相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讓對方感覺舒服才是你交際能力強的體現(xiàn)。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遇到實際情況,各種怪話就飄出來了,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那到底要怎么做呢,還是需要具體的方法論,讓對方感覺舒服說白了就是要照顧到別人的感受,要懂得換位思考,思考一下如果對方跟你這么說你會怎么想,你會接受嗎?所以在即將說出蠢話的時候,都先問問自己如果對方這么給我說,我會怎么想?
有一次和我哥閑聊中,我給他推薦了一個電影,他滿口答應下來會去看,接著我們閑聊聊到交際說話這方面了,他順口就說出我在給他推薦電影時候的方式方法不對,又給我說明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什么,我是這么說的:“我看了一個很好看的電影你一定要去看,看完給我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問題很顯然就呈現(xiàn)出來了,“我覺得很好看”這只是我的觀點,“你不僅要去看,而且看了還要有收獲”這是強塞給對方,沒有給對方選擇的余地。表面看來只是一個推薦電影的話,背后的意思卻是我想把我的觀點強加給你,你還不能說NO。想到這一層我猛打一個寒顫,我在給別人推薦東西的時候都是這么說的,給別人造成很強的抵觸心理,最后別人不僅沒有想看的欲望,反而覺得我太自私。那應該怎么說比較合理呢?就還是拿推薦電影舉例,“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挺好看的,講的是……給我了一些啟發(fā)……推薦給你,希望對你有用,如果你有興趣看的話,看過后我們再交流看法”。把你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說出來,給對方作為參考,對方有能力去判斷這個電影是不是他想看的,最后給對方留下余地。可見即便是非常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的時候也是需要方式方法的,而不是一股腦強加給對方。如果強加給對方,雖然你不是有意的,但給別人的感覺是強加,這樣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引起對方反感,這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看一下立馬就明白該怎么做了。
寫到這里我也就明白了,所謂的溝通要真誠不僅僅是你自己說話要真誠,而且要真誠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下對方的需求是什么,真誠地為對方考慮。僅僅是換一個角度,就不會有那么多麻煩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