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幾天大家都在朋友圈和空間里曬18歲的梗。18歲真的是一個很美好的年齡,那時候我想象的十八時,坐擁我想的,那種雄心壯志類似手可摘星辰。想來都有些遙遠了,一段旅程,一個總結,是對生活的尊重,對生命的獻禮。
? ? ? 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天沒大亮,就清醒,磨蹭了一會,堅定地爬出了被窩,如果我不行動,我百分之百決心肯定今天是是離不開被窩的。拉開窗簾,讓微亮入室,不懂是不是有人也可我有一樣的感受,幽暗的空間,總能讓人生出懶散和墮落之感。提筆寫“我的2017”,又刪掉,因為我的2017和2016是連在一起,不能分割的。
? ? ? 2016年初,外婆癌癥,從發現到過世,僅僅四十多天,每次想起,挖心的痛。外婆是我的人生導師,是最好的解語花。我抱著她說,我在坐車回來的路上,看到路旁的樹已冒新芽,甚至有些不知名的花都開了,春天準備來,天氣變暖,一切都會好的,你想去哪里,我就帶你去哪里,你不是說好一直和我在一起嗎,看我工作,看我結婚生子,怎么就不算數呢!那時候的外婆已說不了話,吃不下飯,連坐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之前她還那么的好,入院前,她還忙東忙西的,我內心恐慌,外婆一走,我何所依,甚是悲涼。
? ? 喪事一結束,回學校,時常淚目,卻無聲,心一下一下的鈍痛。大學的前半部分,早上我是最愛賴床那一個,每次都是好友反復叫,甚至生氣了,才慢悠悠地起來,好像怎么都睡不夠一樣。外婆一走,懂得有些事不能任性妄為,開始早起,吃早餐,認真生活。外婆的離去,讓我懂得時光不復,要為自己而活,不要懂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才知道有些事還沒有盡力。農歷三月三,前后差不多有十天假,我拒絕回家,之前放三天,有兩天是在路上,我都甘之若飴,但如今好像少了回去的必要。母親回電問是外婆的緣故嗎?兩個人默默地對著電話哭,這是我們心中的痛,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從小到大,我幾乎都是和媽媽的媽媽在一起的,為人處事都是她教的,她不止是我的外婆,也是媽媽。
? ? ? 外婆一走,童年的純真好像也一并走了。開始有了一些成年的樣子,認真學習,認真做事,該爭取的要努力爭取,依從內心,那一年拿了校級獎學金。很小的獎,內心是跋山涉水,無際荒涼。
? ? 2016年7月到2017年4月,離開生活了7年的小城去更大一些的城市實習,跳出了舒適區,因為過于壓抑,迷茫,選擇出走和遠離。那段日子是折騰和憂郁的,是快樂和痛苦的矛盾體,遇上一些人,讓你摸不透,剛開始會猜心思,人也是群體動物,總想著去討好和妥協,想著可能會有融洽相處,事實上,不妥協,不讓步是最好,人要開心而活,實在不行,趁早滾蛋,雙方都好。那段時間,我把忍耐力發揮到了極致,告訴自己,有些事,自己懂了,就不要太作,有收拾的時候。
? ? ? 實習期,自學計算機二級,考試成績合格,內心不勝雀躍,感謝好友的教導,有付出有回報。看了很多雞湯文,學會了放下,學會了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認識了一兩個良師益友,給自己很多思考,要重視客觀,不夸大也不輕視。很多事,你認為緊要,做錯了,感覺天要塌,最后也變成爾爾。認真做,放寬心,坦然面對,結果也差不多那里去。
? ? ? 17年初,許下愿景:希望畢業后能盡快還清助學貸款。從那一刻開始,盤點自己現有資金,分析好花的每一分錢,既不讓生活過于窘迫,又能有所結余,相信自己的決心,后順利還清,雖然母親支援了三分之一,還是無比自豪,雖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 ? 2017年4月,我規劃了一個短途行,算是畢業旅行,去北海看海,內心有些猶豫,因為窮途富路,出去總會有些開銷。但后面還是去了,我知道我不去,后面鐵定后悔,人生行至此,不想有過多遺憾,不想說“什么當初……”兩天,停留一晚,后面一算下來也是小錢,而且也看到想看的,吃到想吃的,算是圓滿。
? ? 7月離開學校,曾經以為畢業遙遙無期,轉眼真的是天涯。雖然現在通訊工具發達,但好友之間,莫過于最真實的相擁。同窗友誼情,當熟悉的歌想起,同樣的場景,我們都會不自覺地去追憶,當年或許很傻,但很真。
? ? 后來的日子一直到今天這2017年的最后一天,多了些承擔,有了些責任,明白了些道理,相信有些事不是巧合更多是緣分,懂得工作,才是硬道理。
? ? 2018的生活信條是:按照我想的去生活,而不是按照生活所想。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