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變,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就業(yè)競爭壓力的增大等等,諸多不可回避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還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提高所生產(chǎn)出來的商品的銷量,而打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不負責任的宣傳標語,誤導著很多新生代年輕的父母們,人為地制造年輕父母們對孩子未來的恐慌,進而生發(fā)焦慮,尤其是年輕的媽媽們。
很多的父母持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從小就給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學習各種才藝,奔波于這樣那樣的補習班和學習班之間,或者是去往各種補習班和學習班的路上 ……
作為父母對孩子持有期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建立在太多功利基礎(chǔ)上的期望,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負擔,一種不公平。
試問做父母的,有沒有留心觀察自己的孩子有何特長?孩子的興趣著力點是什么?孩子的愛好是什么?孩子的理想做家長的,有沒有幫助孩子樹立?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做父母的一門心思地認為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時候,認為自己無條件地為孩子獻出自己的愛的時候,請捫心自問一下,你的努力和付出僅僅是為了孩子嗎?你們的愛是孩子所需要的愛嗎?
一直以來,個人對于目前國內(nèi)的應試教育比較不感冒。然而,當自己的孩子面臨中考失利的情形時,原打算讓孩子上一個職業(yè)技校的,可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說想繼續(xù)上高中,學習文化課。
她的理由是想體驗一下高中繁重緊張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以及想想看看自己能否很好地挑戰(zhàn)和突破自己的厭學情緒,通過高中三年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成長體驗和領(lǐng)悟。理由很充分,加之同學的建議,讓我這個做母親的不禁欣然應允。
而出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我,雖然父親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學水平,但是好在父親喜歡讀書看報,并且長期訂閱《文摘周刊》,所以父親的思想也勉強算得上是與時俱進的。
記得父親跟朋友聊天曾說過,供我上學是因為不希望我像其他出生在農(nóng)村的女孩一樣,長大成人后就只能結(jié)婚生子,做一個圍著灶臺轉(zhuǎn)的農(nóng)村婦女。
尤其是到了真正談婚論嫁之后,父親更是當著我的面曾親口對孩子爸爸說過,別指望著我過門后去種他家的一畝三分地,做一個成天介圍著丈夫,孩子打轉(zhuǎn)的家庭主婦。
如今回想起這些,更加明白作為父母,從小通過有意無意的教育行為,將一些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植根于孩子們的心里,有多重要。
父親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母親的心性稟賦和為人處世決定了孩子的行為準則。
青春年少的我,對于未來一片茫然,不知道此生為何而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樣的。但是有一點卻扎根在心,就是要努力追求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然而究竟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我自己也無法回答自己,僅僅是一種偏執(zhí)的,一心想要達成的虛無縹緲的境界。
進入婚姻家庭后,因為孩子的出生,原本并不成熟堅強懂事的我,因為為人妻,為人母,不得不開始勉為其難地扛起那份責任,不得不逼迫著自己努力奮斗打拼,為了生存,為了溫飽,更為了實現(xiàn)那個所謂的想要的生活境界,而去努力打拼著 ……
這一路走來,溝坎波折經(jīng)歷些許,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近乎偏執(zhí)地追求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的我,在經(jīng)歷和體驗人生各個年齡段所不同的心路歷程后,終于明白和領(lǐng)悟,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生活狀態(tài),究竟為何,終于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夢想,確定了奮斗目標,終于可以很好地回答自己為何而活,詮釋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為何了。
插述這些,旨在通過自己的求學之路,成長之路,以及為人母之后,個人對人生的重新定位與規(guī)劃;在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根據(jù)孩子的選擇幫助孩子確定奮斗的方向和目標,幫助孩子理清思路,確認這一生追求什么,以及想要讓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不遺余力地去持續(xù)努力。
曾經(jīng)青春懵懂的我,因為父親不愿讓我成為眾多農(nóng)村女青年中的一員,不愿意我成為日后只會圍著丈夫,孩子打轉(zhuǎn)的家庭婦女,所以父親一心一意供我上學,希望我的人生能夠有新的狀態(tài),而不是被迫隨波逐流。
終究因為父親的文化程度有限,加之一直生活在農(nóng)村,所以思想境界和格局有所局限,使得父親不能夠根據(jù)我的特長幫助我確立人生方向和目標,所以我?guī)е非蟆跋胍纳顮顟B(tài)”的執(zhí)念,跌跌撞撞地走過人生黃金的20年光陰,迄今為止無所建樹。
然而,我還是要感謝父親供我上學,教會我如何努力工作;感謝母親諄諄教導,讓我懂得如何做人;同時感謝自己20年來所走過的彎彎曲曲的道路,正是因為這曲里拐彎的20年,最終讓我明白,我所要的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境界,讓我最終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并將夢想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加以確定,并為之努力奮斗。
于我個人而言,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不是物質(zhì)上的富足,不是財務的自由,而是在張弛有度的工作之余,可以安貧樂道,靜心看書,凝神聆聽能夠釋放心情的音樂,甚或可以碼碼文字,傳遞一些個人成長過程中所領(lǐng)悟出來的一些思想觀念。并且通過努力學習和工作不斷挑戰(zhàn)自己,通過享受生活的興趣愛好來成就自己,讓自己成長為那個想要變得更好的自己。
通過自身的成長,推己及人,對于孩子確定自己將要學習的專業(yè),我給出了方向的確定,同時明確了為之奮斗的目標,這其中不排除含有一些功利因素在內(nèi),但是更多的還是希望孩子根據(jù)自己的選擇,結(jié)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做出理性思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讓自己不斷地挑戰(zhàn)和突破自己,獲得超越,成長為那個想要成為的自己,而這,才是關(guān)乎孩子一生的夢想與成就的高低所在。
所以,希望所有做父母的在打著愛孩子的旗號時,請根據(jù)孩子的自身情況,結(jié)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幫助孩子確定好人生坐標,而不是用自以為是的觀點去強行剪斷孩子的翅膀,然后還責怪孩子不會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