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我們每天吃飯的必須物,隨著經濟發展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反而更少吃肉,更多吃蔬菜了。
那么蔬菜怎么來的呢?生活在城市的朋友很多可能不知道鄉村農田的生活場景,或許會參加過一些農家樂的項目,但是真正的農村菜農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你每天吃的青菜又是如何一步步放在你的飯桌上的呢?
采訪對象:老標,三仁
工作:南方水鄉
年齡:接近六十歲
Q:hello,你好,麻煩簡單介紹一下你們自己?
A:我們夫妻今年也快60了,有一兒一女,大女兒已經結婚有兩女寶寶,目前也住在附近,也算是可以相互照顧。兒子在外打拼,也快準備結婚了。目前在做2.3畝田(3.5個籃球場大小),身體還算硬朗,也會有些小毛病,也算是自給自足。
Q:平常的作息時間如何?
A:農民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很苦很累的活,每天都要和泥土打交道。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也習慣了,農民其實是一個很自由的職業,自己想休息了,就休息,不需要請假,這是白領們想都不敢想的。
- 02:00-05:00 起床開始收割青菜,那是月亮很圓,周圍的農戶也是這個時候起來。
- 05:00-05:30 菜已經收割好了,裝好一筐一筐,放上三輪車,準備拖到附近的集市。
- 05:30-08:30 接著三仁還在田里做一些收拾工作,例如把收割完多余的菜葉撿干凈,這樣上午翻耕的時候就方便一些,收拾的差不多就回家休息;老標拖著青菜到了集市,這時已經很多人到了。找到一個位置,放好青菜,就開始吆喝等待其他菜販(收購青菜到農貿市場販賣的人,也就是你在菜市場檔口看到的人)來購買。一輪一輪的比價,砍價,根據市場的供應量和菜的質量,買菜的過程要持續2-3小時。有時沒人買的話,需要把菜倒掉(一天的勞動成果就沒了)【注:跟奶農倒奶一樣】。賣完菜,去買好一天的魚肉,在附件的大排檔吃個炒粉或者粥。
- 08:30-09:00 老標回到家睡一下,三仁起床做早餐,做好早餐叫老標吃早餐。早餐很簡單,白面青菜。
- 09:30-11:30 早上需要用拖拉機翻地,然后精耕,配好菜種子,播種,澆水。三仁就在旁邊除草,種菜。
- 11:30-12:30 老標用抽水機給全部的蔬菜澆水,三仁就挑著水桶給一些抽水機澆不到的地方澆水。
- 12:30-13:30 三仁做飯,老標在看微信,看到有趣的會和三仁一起看,鄰居也會過來串門聊聊天,“早上的菜是否買的便宜了”“什么菜好賣”
- 13:30-15:30 吃完午飯,老標午睡去了,三仁就做著一些家里的小雜活,累了也會瞇一會。
- 15:30-19:30 除草,澆水,種植新的菜種,施肥,噴灑農藥
- 19:30-21:30 做飯,吃飯,閑聊,看電視,看天氣預報,洗澡,看看微信
- 21:30-次日02:00 睡覺
Q:那么你是怎么走上農民這條路的呢?
A:
老標:原來是在村里面當小學老師的,當時沒有編制,一個月15塊,高考差十幾分沒考上。然后覺得郁郁不得志,后來我二哥去深圳種菜,那時候看,收入很不錯啦,一個月有100多塊。那時去深圳是要搞出入境的證件,上面寫的是種菜。但是我自學過電路電器,去到深圳打工,由于不懂英文錯過了很多好的機會,后來去了一家電話機組裝的工廠當工人,后來發現眼睛受不了,還是去種菜了。這一種就是幾十年了,后來才知道那家工廠叫松下。
三仁:你就不要吹牛了,你根本就干不了,到工廠打工幾個月,每個月都要會家里拿錢。80年代初,那時候都是騎自行車去買菜,幾十公里上下坡都是自行車,都是賣苦力,什么都不會,只會種點菜。那個時候深圳就是個小農村,但是已經開始征地了,我們種菜的最慘了,剛剛種下菜,別人就說要征收了。有一年最多換了四個地方,都要找人借錢吃飯。
老標:我是見證了深圳的發展,從深圳的核心一直搬,一直搬,直到了東莞與深圳的邊界。
三仁:2007年就回到老家了,也是干回老本行,種菜,那個時候兒子開始上高中。
Q:這個種菜需要那些技能?
A:
老標:看天吃飯,有時候菜高產的時候沒有價格,低產的時候反而貴,很難說。蔬菜的價格就好像股票的交易,都是按照供需關系來的。
三仁:還不是我讓你種反季節的菜,今年才有點收成,每次讓你種都不種。
q:有研究歷史價格走勢嗎?
老標:這個都是靠經驗,歷史數據都不記得很清楚了,每年的行情都會差不多,大概都知道什么菜好賣。
q:那么每個人都知道的話,那么就相當于沒有規律啊!
三仁:今年年初到現在菜價一直很低,只有幾毛錢,好幾年都沒有這樣過。
Q:一般閑暇時間,周末怎么安排?
A:
老標:哪有什么閑暇和周末啊,下雨了我們就休息了,下雨的話一般去打個牌或者一起吹吹牛。
三仁:下雨了,沒那么多活就會走路去市場買點日用品,平常時間一般都是在田里面,除非有朋友親戚過來看望。
Q:怎么看待互聯網的發展?
A:
老標:我現在就很互聯網啊,每天都要看微信,我還會用唱吧唱歌,嗯,我去年就開了微信。
三仁:你看看你這個月還剩多少流量,一天不干活就知道玩微信,下次不讓兒子給你沖流量。我兒子上個月剛給我買了一個新手機,還給我開通了微信,我認識的字不多,學會了用語音,平常也會在群里面和大家聊聊天。不要以為我們農民什么都不懂,一帶一路,阿里巴巴都會知道,我最喜歡看新聞,不喜歡看電視。劇。
Q:未來有什么打算,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A:還是會種地,其他也不會了,現在老家也開始征地了,也不穩定了,等著兒子結婚去帶帶孫子孫女,發揮余力。
Q:種地收入如何?
A:也就基本夠吃夠喝,一年能剩下個2,3w塊吧。
這是《你不知道的職業》第二篇,采訪的是一對農民夫妻,他們簡樸,純真,帶著鄉村的氣息,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
南方的小農經濟與北方的集體經濟有很大差異,小農經濟幾千年幾乎沒有過革命,也就這幾年出現了一些簡單的機械工具代替了勞力,但是大部分的勞作還是要靠人力,由于過度的勞作,比同齡人蒼老很多。
中央每年的1號令都是關于農民的,我希望能看到農業技術的高度發展,小農自耕農逐漸減少。
原創聲明
本文內容屬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聲明版權許可。
聯系方式:huangzzdev@gmail.com or 4953868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