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
背著一個大竹筐,
清晨光著小腳丫,
走遍森林和山崗………
這首兒歌,我到現在都還會在這采蘑菇的時節里不時吼上幾嗓子,仿佛自己又變成了當年的那個小姑娘,只是這個小姑娘如今已經不復當年啦。
-1-
幸福生活,需要且行且珍惜。
當我還是那個采野蘑菇的小姑娘時,曾經幸福美好的時光,我卻不知它會一去不復返。
只因為當年的我看不到當年的幸福是多么珍貴,我只看到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是多么悲苦與尷尬;我看不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我只看到了當時全社會都在追求不被日曬雨淋、有工資拿就可以買到低廉“農村貨”的現實世界。于是,我走了一條唯一的、沒有第二可以選擇的讀書上大學之路。從這條路拼出農村,擠進城市,坐在辦公室,貸款買房……得到了這種被別人艷羨不已的生活,可我怎么就沒那么興奮沒那么開心呢?我甚至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我自己想要的或喜歡的生活。
又到了只有商家才最興奮的中秋倒計時,我卻沒有多大欣喜,離開了家鄉,一切味道都變淡了。除了老鄉曬出的野蘑菇圖、喊著找蘑菇啦!我才恨不得立馬飛到家鄉加入采野蘑菇“大戰”。
-2-
采野蘑菇看似簡單,其實既是體力活,又是需要技巧的技術活。
當然,去采野蘑菇,與其說是去干活勞動,倒不如說是去參加一項充滿激情與挑戰和驚喜的消遣活動。才是讓人念念不忘,無法割舍的真相。
去采野蘑菇,必須的專業裝備是要準備好的。--找野蘑菇,很有野外林地作戰部隊的威風!
**裝蘑菇的家伙:一個大竹筐或者大竹簍。
在我的家鄉,是山高又陡險的,林草密布,故而用肚子大、脖口小的竹簍是比大口的竹筐要方便實用的。在陡峭的山林里爬上滑下,又有樹枝荊條絆掛牽扯,用大口竹筐的話就容易被掀翻,把蘑菇撒掉的;而用肚子大、脖口小的竹簍,既能多裝蘑菇又不容易被藤條勾翻倒出蘑菇。
**翻找野蘑菇的工具:一把鐮刀。
一根棍子也勉強能用,但不如鐮刀既可以當“攀巖”的鉤用,又可以當開路“刀”用,重要的是用鐮刀更方便翻找樹底草叢里的野蘑菇。
**長時間野外“作業”的補給:一大壺水及適當干糧或水果,為了安全考慮,能帶上急救包更好。
去找野蘑菇,一般不是開車一路到底、然后上山一通扒拉就能快速找到野蘑菇的,還需要徒步翻山爬坡,運氣好的時候也會有4到5個小時的連續“作戰”,才能“滿載而歸”。
**方便野外“作業”的穿著服裝:純棉迷彩服一套,雨靴,手套。帽子看個人選擇。迷彩服是按部隊的軍服模式生產的,比一般的衣服更方便于大幅度動作、且防荊棘勾掛。有的人穿防滑戶外運動鞋就可以了,我更喜歡比較輕便的雨靴,既防滑又不怕荊棘勾絆,一不小心踩了蟲子也沒那么可怕啦。
當然,仍然在農村長期做農活的老鄉,是不需要像我這么“專業”的裝備的。我用的裝備最“專業”,最后我找到的蘑菇往往是最少的。這說明了,實力才是一切,再好的“武器裝備”到了非專業的“偽農村”人手里就成了華麗的擺設。
-3-
去年秋天,野蘑菇才剛剛零星冒出頭來的時候,我就憑自己是當年采蘑菇的小姑娘而把自己當成了“專家”、欣喜若狂地邀約了幾個“小伙伴”一同驅車去從來沒有去過的陌生山林找蘑菇。還煞有介事地囑咐了“小伙伴”們要帶好所需的裝備并穿上“專業”服裝。
幾個“小伙伴”都殷情情急切切地想要找到野蘑菇,結果還沒有到目的地就半路靠邊停車,急不可耐地進山“一展身手”。大家就像掃地雷一樣彎腰勾頭,東扒拉、西翻找,最后竟然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唉,滿頭熱情一下就冷了。
好在有個“小伙伴”居然意外撞到了一棵野靈芝,他也就算沒白來了。而我和其他伙伴還是一無所獲。我放眼四處張望,看到了對面不遠的山坡上有黃里透紅的熟透了的柿子。于是喊上“小伙伴”,爬到柿子樹上一番“掃蕩”,也算是抱著自然熟甜的柿子“滿載而歸”了。
雖然有了失敗的打擊,不過幸運的是,去年我還是實實在在的過了一把采野蘑菇的癮。
-4-
去年雖然首次出擊找野蘑菇就“敗北”了,但是后來的暮秋時節才是真正的野蘑菇,也就是樅菌的季節。
據說樅菌也有人工種植的了,我沒有去考證。只知道野生樅菌是可遇不可求的,必須是到了暮秋,多雨,有點微寒的時節,在合適的松樹林里才能長出野樅菌。
在家家都養牛耕田的時代,山林幾乎都是原始的自然森林,樹木品種多,松樹林也多,放養在山林里的牛拉出的糞便是野蘑菇的天然養料,故那時去找野蘑菇,才是真正的“采蘑菇”。--幾乎到處是野樅菌,連我這個笨姑娘都能輕易找到不少的蘑菇。
而現在為了經濟收入的目的,松樹林已經被大面積減少,換成了清一色的杉樹林:吃草的耕牛變成了喝油的鐵牛拖拉機,即使偶爾有人養牛,幾乎也是當肉牛圈養來吃的。所以如今野樅菌,幾乎成了奇貨可居的珍奇野味。
找野蘑菇的人很多,一個山頭一天可能被輪番“掃蕩”2到3次。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人去晚了就沒蘑菇了。據說有的人幾乎是職業找野蘑菇,當天找到的野蘑菇當天就去賣掉,一個月下來居然有收入上萬的。雖然這只是季節性的收入,但經濟的刺激,讓找野蘑菇幾乎成了瘋狂的地毯式搜索,被“蹂躪”過的山地,寸草不生(第二年還會長出來的),幾乎就像被用鋤頭鏟過都可以直接去種菜了。
我雖然不是為了賣蘑菇換錢,但是僅是為了自己吃上鮮美可口的“限量貨”(運氣好的話還能多找點,放冰箱留著過年吃),我幾乎時刻都處于找野蘑菇的興奮狀態,除了自己一個人帶著狗上山“打拼”以外,還跟著老鄉們集體行動。
-5-
一個人上山打拼找野蘑菇需謹慎,路癡如我者最好找人結伴同行,帶著狗去是有可能被狗“嫌棄”的。
有一次,我滿懷希望的帶著狗上山找蘑菇。因為長期的城市生活,我已經幾乎喪失了小時候機警伶俐的麻利,加上天生是個路癡,一開始上山我就迷路輸給了狗。
其實我和狗都走過一到兩次那條路,可是我就是沒記性。這次我興致勃勃地上山,卻找不到那條老路了。我在前面找不到路,就只好硬著頭皮“走出”一條新的路來。我在前面賣力,卻發現狗并沒有跟我來。我一個人費力地手腳并用,爬上接近九十度陡直的土坡,用了九牛二虎的“洪荒”之力,我總算找到原來走過的那條小路了。然而,我卻發現了狗正在路上悠然自得地等著我……它早已輕而易舉地從那條路上比我先上來了。
我繼續在前面前進,要去的目的地是我跟狗都沒有去過的。山林草木深密,走過的路回過頭來就看不到了。
終于到達了山頭,卻沒發現什么蘑菇,又因為陰雨天色不大好,我趕緊撤回。結果從山上下來我又找不到路了。好在走得不算太遠,我連滾帶滑地從山上下來,好不容易到了熟悉的地方,狗卻又把我甩了一大截。不用說,它就是從我剛剛帶它上山頭的路回來的,它是在靜靜的看著它的主人迷路啊……還讀懂了我要回家的意圖,一溜煙就在前面跑著,頭也不回地把我扔在后面,凌亂。
-6-
去年跟著老鄉幾個集體找野蘑菇,既長知識又過癮。
野蘑菇并不是都可以隨便采來就能吃了的。人能吃的也就那幾種,其它的都是毒蘑菇。除了代代相傳的野蘑菇知識,老鄉也會提醒我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在我的家鄉,暮秋時節的野蘑菇,一般只吃樅菌和光滑菌(表面光滑,有滑溜的粘液),在山上碰到不認識的蘑菇,即使長得再漂亮,也不能入我等的“法眼”。
記得那次“行動”,早上起來吃過飯,帶上我的“專業”裝備,就跟老鄉上山了。
老鄉們都比我有經驗,體力好。她們不時地驚呼,我找到蘑菇啦!我又找到蘑菇啦!嚷得我心急如焚,恨不得跟過去“搶”蘑菇了。等我到了老鄉的“地盤”時,蘑菇早就被她采光了。
我只好走開“自食其力”,而她們又歡呼起來,我找到蘑菇啦!我又找到蘑菇啦!我又急忙追過去,結果蘑菇又早就被她們采完了。
如此反復,我的竹簍里還是空空如也,而人早已精疲力竭了,不得不一個人停下來喝水吃東西,補充體力又繼續“努力”。
這下我告訴自己,冷靜,不被她們的歡呼喝彩影響,并按照她們教的野蘑菇知識進行實踐,終于找到了!我也完全忍不住脫口而出的歡呼,我找到蘑菇啦!等我挪了地方走了之后,老鄉就在我的后頭撿漏,她撿的漏比我頭茬采到更多的蘑菇。有的蘑菇還被我踩過了。
……
最后,我的竹簍終于滿了。我帶的竹簍太小了,找到了幾朵差不多有手掌那么大的蘑菇就滿了。就這幾朵手掌大的蘑菇,太讓我有成就感了。雖然老鄉總是告訴我們如何如何就能找到蘑菇,可是我總是太心急,沒耐性,就越是找不著。
那一刻,我真的放松了心態,既來之則安之,真正的按老鄉說的那樣去找。當我找到了一朵有點過氣的蘑菇時,心里也不失望,而是繼續耐心地翻找,就在我毫無“急功近利”之念的那一刻,我一鐮刀翻開枯草,豁然一叢大朵大朵的樅菌出現在我的眼前!太驚艷了!我甚至有點舍不得采摘了--不過我這一閃念還是不如自己的手快,我盡快地把蘑菇放進竹簍里,這一幕,我激動了好久啊。
寫到這里,我好像明白了自己的最大缺點,這不僅在找蘑菇時讓我“失利”連連,在人生其它的各個方面,我的缺點也讓我很沒“形象”。那就是靜不下心,容易被他人影響而盲目跟風;缺乏耐心欲速則不達……還是趕緊凝神默念弘一法師的淡定、從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