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 說這是迂腐,我覺得更是一種自戀。這種自戀各行各業的人多少都會有點兒,但在知識分子身上尤其濃郁。
川普上臺,美國的教授們集體崩潰了。因為川普曾說全球氣候變暖是場騙局。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教授給學生寫了封公開信(原文請搜索“An open letter to my class To the students of Coastal & Estuarine Ecology”),說“如果佛羅里達人繼續選舉出不相信氣候變化的人,氣候變化本身就能搞定他們……海洋是相連的,一處變化會波及全體。像海洋一樣,我們的國家也是連為一體的,我們不可能躲在我們學校所處的這個藍色堡壘里說:這是別人的問題。”
拉倒吧。
氣候變暖是不是騙局我不知道,大概真有那么回事吧。但要說氣候變暖到底算多大個事兒,我看未必,暖就暖唄。要說數據支持啥的,其實我也沒有。不過隨便翻開一篇生態學、保護生物學論文,里邊的問題不是important 就是emergent ,再不濟也得是個necessary。仿佛今天你不關注某個鳥,明天它就攜全家老小滅絕給你看。這個我也理解,不這么寫不好發文章啊。氣候變暖的牛皮多半也是這么吹起來的。牛皮吹得多了,也就當了真,然后再把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我這是在為全人類擔憂啊 ?/(ㄒoㄒ)/~~
用押沙龍的話說,“一腔使命感重得能壓塌骨盆”。
自戀也還罷了,知識分子們常常還很自大,認為自己搗鼓的那些東西頂重要,人人都應該關心。這方面我見過的最可笑的一個術語叫“自然缺失癥”。說得好像不會/不喜歡認個花鳥蟲魚就有病似的。你竟然不喜歡大自然!?是什么導致你不喜歡大自然?你不喜歡大自然會有什么后果?必須研究研究。照這樣的邏輯,我順手就能頒發100個缺失癥。不喜歡看電影電視劇的可以叫“娛樂缺失癥”,不會打麻將的叫“賭博缺失癥”,不會梳妝打扮的有“時尚缺失癥”,愛吃饅頭不愛吃飯的叫“米飯缺失癥”,不喜歡編程的必須給個“代碼缺失癥”,不懂會計的有“賬目缺失癥”……忘了誰嘲諷心理學時說的,心理學最大的本事就是發明心理疾病。這話放這兒也挺合適。
每次看見搞科普的嘲笑范冰冰不認識空心菜我都會想,范冰冰要問一個電影方面的術語你們答得上來不。好在范冰冰也沒跟誰痛心疾首地科普電影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