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公結婚18年了,婆婆家的房子跟我剛嫁進來時已有天壤之別。
第一次到婆婆家時還沒有結婚,我還是個大學生,當時的老公也是。院子就是個普通農家的院子,土院,打掃得挺干凈。房子是幾間半磚半坯的舊房,地面是陳舊的磚地,泛著潮濕。屋里沒什么像樣的家具和家電,衣柜、沙發、鐵管床都是舊的。桌面、床鋪倒是整潔的,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
我自己雖然家在縣城,確實生長在農村姥姥家,對于老公家的房子沒有什么挑剔,更多的是好奇,好奇老公的生長環境,好奇跟老公相關的一切。
結婚后,我們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只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回婆婆家住幾天。我們結婚那年的春節,回到婆婆家,院子還是那個院子,房子還是那個房子,家里的家具也還是那些家具,只是床上多了兩床新被褥。
結婚之后的幾年,過年回去房子都沒有什么變化。直到小叔子也結了婚,只有兩個臥室的房子怎么住三家?公婆琢磨之后,決定他們老兩口擠在西頭的半間小房里,和嗆人的暖氣爐還有雜物湊合幾天。于是又這樣過了兩年。
2011年,婆婆家要翻蓋房子了。那年的五一,我們回到婆婆家,舊房子已經拆成一片瓦礫,公婆和來幫忙的三叔擠在一間小房里,做飯、吃飯、睡覺都在那個小房子里,擁擠、憋悶還雜亂。公公和婆婆都累得黑瘦,看著讓人心疼。
再回去,房子已經蓋好住了進去。房子高大寬敞,房高比鄰居高出了將近一米,瓷磚貼面,寬大的玻璃窗,房前還有一米寬的廊檐。房間是明三間半,暗五間半。中間是寬敞明亮的大客廳,足有60來平米,寬敞得可以當舞廳,而且空蕩蕩的沒擺什么家具,非常適合孩子們跑來跑去。客廳兩頭各開了兩個門,是四個臥室。最西頭的陽面臥室連著廚房的鍋灶,是個磚炕,炕洞里煙道通過,冬天有舒服的熱炕頭。我們住東頭陽面的臥室,小叔子一家的臥室在西頭的陰面,有半截的墻半截的玻璃隔斷和公婆的臥室隔開。還有一個臥室放些雜物,預備來人時可以當客房。
新房蓋好了,后來院子里也用彩鋼瓦蓋起來車棚,車和雜物也不怕日曬雨淋了。相比剛結婚時的舊房子,現在的房子真是殿堂級的享受。不過這房子一磚一瓦都是公婆的辛苦汗水建造,大部分時間也只住公婆兩人。我們還只有在過年過節才能回去,小院只有在那幾天充滿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