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登讀書會聽了胡冰霜女士所著的《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這本書,有了三個認識,疾病的復雜性、醫生的不容易,還有提高我們自己的衛生素養。
作者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國際全科大夫。那什么是全科醫生呢?大概和專才與通才有異曲同工之妙。了解全科醫生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專科醫生。專門解決我們說疑難雜癥,就這一行里邊特別難的那些病的醫生就被稱為專科醫生。全科醫生就是解決那些還沒有進入各種疑難雜癥的病人問題的醫生。她們能夠更熟悉各種各樣的病種,并能夠給你醫療健康的建議。
生命本就是一種特別神奇的存在,身體的各個細胞、各個器官的完美合作才有健康的身體,一旦有誰鬧脾氣,就折騰你的身心!不過身體的自愈能力也是蠻厲害的。對藥物的治療也充滿了疑惑,它好像知道自己的歸宿,知道自己應該去向何處才能解決病痛,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能藥到病除。
我從不認為有什么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當看到那些醫鬧事件非常不理解,也非常痛心。那些鬧事者好像覺得醫生治好病人就是無條件的理所當然,從不考慮現實的復雜性等等。解讀一個人的身心由于解讀復雜的天書,從來就沒有相同的副本。疾病的復雜性,醫生的不容易,如果家屬再施加壓力無異于雪上加霜。其實人的生老病死不就是像我們一日三餐一樣正常嗎?希望這次疫情能讓更多人學會尊重和熱愛醫生,對醫生好一點。通過學習科學的方法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衛生素養。
對死亡事實的抗拒也許源于我們對死亡教育的缺乏。今晚爸爸翻出自己的歷書,他說那本厚厚的歷書要到2100年。我開玩笑地說,“那還有80年呢,豈不是我們全家人都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那還得繼承下去才行”!當我們談論“死”就像“生”一樣平常與坦然,并不是一件壞事。我時常感嘆,時代確實有很大地變化。以前小的時候,談論“死亡”,奶奶輩的人總會罵罵咧咧說這是非常不吉利的,但我們這一代好像反而常把它掛在嘴邊!
最后以胡大夫的話來結尾,她說,伴隨自然科學的進步,現代西方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甚至,個體生命的永恒問題都提上了議事日程。但醫者仍可以擁有智慧、靈活、通達的行醫風格,因為存在的本來面目應是如此。即使面對死亡,也不得不詩意地棲居。我們每一個人這一生當中,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最終都要和疾病打交道,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依然可以詩意地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