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過一件特別諷刺的事情。刷著微博,突然刷到一個評論,里面有一位網友評論一位明星用詞特別齷齪,簡直不堪入目,我特別好奇這樣的人他的微博會是什么樣的。一點進去,他最新的一條微博竟然是振振有詞的分析著網暴,斥責著網暴,哀悼著雪莉。仿佛他是一位正義的化身。翻看他的下一條微博,用著“硅膠”…一系列網暴的詞語又在評論一位明星。我笑了,太諷刺。
我截圖,甚至用p圖軟件把他的微博連成一張照片,昭示著他的虛偽、丑惡。我有著特別大的怒氣,打算在他的評論底下把這張揭示他丑惡的圖片發出去。
明代思想家李贄提出過“童心論”,意思是指一念之本心,我的第一念就是想做這樣的一件事。可是這個勇敢遵循一念之本心的人不是我。我在準備發出照片的那一刻,我手遲疑了,因為我有了第二念、第三念。我要不要把我微博有關家人的、地址的、自拍的刪掉?或者我用不怎么用的小號發吧?要不要多喊幾個朋友一起發這個圖?是的,我害怕了,因為這個人的微博戾氣太重,我不知道當他用同樣齷齪的詞匯來謾罵我時,我會怎么樣?我就是害怕了,我還沒有經歷這場謾罵我就已經有很多擔憂和不安了。最后我放棄了,我的第四念第五念也出來了,網上這么多網暴分子,我管得過來嗎,我也管不了,干嘛給自己打理挺好的微博招來不愉快?我就這樣在很多念下放棄了我準備回擊的舉動。
我很慚愧,我也很心痛正在被網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