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學習多自覺啊!”“我同事的女兒今年考上重點中學了,你怎么就沒人家這么爭氣呢!”
“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詞一點也不陌生,但是當它還出現時,“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夙敵”,因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著長大的。上學時,比的是成績,畢業時,比的是證書,而畢業后比的則是職業、收入,退休后比的是孩子。
上學時,我是家族里學習成績最好的,自然而然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被親戚鄰居拿去和自己家的小孩子對比,就會說你看某某學習成績好,還懂事,有孝心,漸漸的不管是家里孩子,還是外面的小孩都與我疏遠,不是很親,常常我都是一個人玩,我很討厭這樣的自己。只是他們不知道在學校里我也只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成績好,所以在實驗班其實在這樣的班級里壓力真的好大,班里都是個頂個的聰明,又是一個比一個刻苦,時常我下晚自習了還有很多人仍在努力學習,所以在這樣的班級里我也只能是中不溜秋,班里的同學自然而然成為了爸爸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因為羨慕嫉妒恨,根本不愿意和他們做朋友,只能和自己差不多的做朋友,其實別人家的孩子給我這一代人的壓力很大,父母們太喜歡比較了,什么都拿來比。有工作了,比舒不舒服,工資高不高,有對象了,比對象帥不帥,有沒有錢,家庭條件好不好。我厭惡了這樣的環境。比較本來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但一味的那高的和低的來比,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我就很自卑,因為在實驗我班不是最好的,雖然我也考進了211、985的一本院校,但我還是自卑,因為我同學的學校都比我好很多,我還失去了努力的動力,他們就是比你聰明,比你刻苦,讓你望塵莫及。
別人家的孩子多么痛的領悟,我們這一代人有多少人死在了這個詞上,不管你多么的優秀總會存在別人家的孩子,總會讓你自卑,年少的我們又如何能戰勝這幾個字,走出這個陰影呢?
我只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再被比來比去,他愛如何成長,便讓他如何成長,只要他擁有正確的三觀即可,強加給他那么多做什么。畢竟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這一代人就該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