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不知心里事
文/桃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題記
? ?詩詞,像那座煙水迷離的金陵舊城,并生著美麗與哀愁。我常常會因為這種美麗與哀愁陷入沉思。讀著讀著,就成了故事中的人,共享離合悲歡。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以前,很喜歡讀這首詞。一種年少不知愁的悠閑。年輕真好,想要怎樣就怎樣。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從來不會擔心未來會有怎樣的災難。年少,為了自己的虛榮,賦詞說愁。
?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突然有一天,經歷了過多挫折,體會到了人生真正的愁苦,感受到了生活的壓抑和孤寂。這才發現,年少是多么美好。可是,一切都已經回不去了。
? ?這不就是我們的人生嗎?誰的一生沒有過如此的遺恨呢?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等到錯過了,才發現當時很美。然而,有太多東西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回首發現,身后便已是滄海橫絕了。
?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時間真真是無情的。還記得去年此時,那個陪在身邊賞花的人,一起攜手,游遍芳叢。而今花勝去年紅,陪在身邊賞花的已不再是去年的那個人。在花開爛漫之時,找尋伊人的蹤跡,卻覓不到絲毫影跡。心酸無奈之時,潸然淚下,悵然之淚打濕了衣襟。相遇太短,回憶卻太長,怎能沒有遺憾,怎能不感傷?
? ? ? 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人就不必失意,只當醉了一場,醒來仍過平淡的生活。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只如初見呢?如若只如初見,便不會動情,不會用心了。他仍是青衫白馬足風流的才子,她仍做清水出芙蓉的絕色佳人。才子佳人兩不相侵,開始已不再是開始,結局也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 ?關于愛情詩,讀了很多。還是最喜歡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雖然情史不算簡單,但卻是個不負情的男子。從這首寫給亡妻韋叢的詩中就可以看出了。那些與妻子一起度過的時光總是美好的。
? ?在元稹看來,他與韋氏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至美至真,這種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妻子去世了,在他身邊也有不少美女,可是元稹像做了道士一般,對女人產生了抵抗,從未動過心。又像是位多情男子一樣,心里滿滿的裝的都是韋氏。
? ?這樣的男子多好。不像納蘭容若,嬌妻陪在身邊那么愛他,卻不懂得憐惜。一心只想著那個根本不可能擁有的人。等到愛他的人離世了,才幡然悔悟,才發誓“若為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可是,說這些還有用嗎?愛你的人已不在了,才懂得如何去愛人。把愛情當做花期嗎?以為錯過了這次還會有以后嗎?
? ?更不像司馬相如,明明答應著卓文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卻在功成名就之后,眠花宿柳。完全忘了文君為他放下千金之軀,當壚賣酒。完全忘了他家徒四壁時文君僅為了他的才情便與他一起私奔。幸好文君并不是一個一味隱忍的女子,她用一曲《白頭吟》指責司馬相如的負心無情。“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 ?你若要分手,我絕不糾纏。最終,他回來了,白首相安。可是,那些曾經眼中的唯一,也都淡成了背景。如果都像元稹一樣,愛情會不會很美?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 ?行在詩詞之間,有如走在四季之中,感受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猶如領悟人生,品讀愛恨情愁。詩詞讀多了,是不是把一切都看淡了呢?除了情緒,也許一切都淡了。
?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