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偶然讀到這樣的句子,我是極有感觸的,我也曾期許一房兩人三餐四季的生活,也曾渴望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但直到我讀過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或許我更會被那份細水長流的情意,小打小鬧的生活打動。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以19世紀初鄉紳之女伊麗莎白與貴族后代達西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現了當時的資產階級生活。這樣的故事初讀你抑過略感枯燥無味,但你只要耐心讀下去,你可能越讀越放不下。這正是簡文筆的獨特之處。
比起賓利與吉英平淡的愛情,我更愛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曲折,吉英是當時女性的典型代表,羞澀,傳統,在感情中始終處于被動,所以才會與賓利擦肩而過。而二妹伊麗莎白理智,聰明,幽默,她知趣識大體,在意識到家人失禮后她急忙打斷焦慮不安。她不像莉迪亞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威克姆神魂顛倒,甚至與他私奔,也不像夏洛特為了輿論和生活所迫下嫁于科林費斯,她追求自己的愛情,最終也嫁給了愛情。
初見伊麗莎白,達西是傲慢的,他用他所熟知的對完美女性的標準來審視她,傷害了她的驕傲,正如她所說“要是他沒有傷害我的驕傲,我也能原諒他的驕傲”,但若沒有達西的傲慢他們之間也許就沒有后來的種種的糾葛。
初次告白,他們彼此之間的矛盾,偏見,傲慢,所有的所有,都暴露在陽光下,但也為后來的團圓埋下伏筆。在收到信后伊麗莎白也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她深感羞愧,他們彼此之間的情緒正悄然發生著改變,在彭伯里莊園意外的相遇,他們彼此之間越來越近,而在達西姨媽的推波助瀾下,他們的心反倒越靠越近。
最后,達西再次表明心意,他的心仍然和惜年的五月一樣熱烈,他的目光里多了一份溫柔,而兩人也在解開了所有的誤會,他理解了她的驕傲,她放下了對他的偏見。
多少歲月溜走,而這本書仍然作為經典流傳至今,這不正是當今女性對純粹的感情,獨立人格的呼吁與追求嗎?這不正是歌頌了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前提嗎?
我們生在這樣的時代,男權主義泛濫的社會,我們女性需要奮斗,需要扛起重擔,為自己而活,為生命開出艷麗的花而鼓舞,為“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的心態而點贊。
愿你我都能守住自己的驕傲,也愿你我能尋到容忍你的那一絲頑皮與毒舌的人,愿你我都能有人你陪你顛沛流離,愿我們都安好,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