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專家用戶與主流用戶
前者喜歡設定偏好,拆解功能。后者喜歡快速完成任務,生怕出現什么差錯。
競品幫助篩選。
對于非核心功能,用競品幫助篩選。
為什么要留著
對于殘缺(實現體驗不佳)的feature,不應該思考“為什么應該去掉”,而是問自己:“為什么要留著?”勿入“沉沒成本誤區”。
擯棄“假如用戶想...”
這種思考方式只能產生加法,應該去思考“我的目標用戶是否會經常遇到這類問題?”“如何去解決這類問題?”
不能盲從
對于用戶想要添加的功能,做逆向思維,“用戶想要這個功能是為了解救什么問題?”,如何能基于現有平臺解決這個問題?
不能只盯住流程
退一步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幫用戶選擇
給出盡可能少的選項,最好避免犯錯的方法不是提示用戶在某個流程會出錯,而是不給用戶犯錯的機會。
不讓用戶分心。
1、降低用戶決策,減少選項。
2、減少干擾項,例如廣告,外鏈等。
3、設計聰明的默認值,最好的默認值是用戶不用選。
4、減少用戶完成流程的功能,例如收銀臺的極簡設計,支付的過程不需要讓用戶看到更多的選項。
把每一頁的文字刪掉一半,然后把剩下的再刪掉一半
讓用戶自定義自己的用戶界面的前提是假定用戶能夠定義出最好的用戶界面,而實際上用戶僅僅需要的是個性化,而不是定制。
自動化定制,慎用。排序算法不一定能達到用戶需求,反而會打亂用戶節奏。
核心功能加擴展。
給大多數人提供核心功能,隱藏精準控制功能給專家用戶。
羅胖跨年演講的一些簡單思考
1、基于BAT收購的創業,大公司想的是未來,基于未來的概念創業。
2、消費升級->父愛邏輯
不給用戶選擇,讓用戶放心
不以低價,給最好的服務,告訴用戶什么是好東西,直接告訴用戶什么好
例子:穿搭,直接給你搭配,而不是教你怎么搭配好!
3、智能
了解數據定義產品,規模化
減少數據反饋,直接給用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