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書名《你有幾個自己》,便不自覺被吸引。
本書的作者朱建軍,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家,著名的心理咨詢專家。他創立了心理治療技術的“意象對話療法”。出版著作30余部,頗具影響的作品有《自知》《藥樹》《釋夢》等。
在書中,作者形象地為我們展現了“人格意象分解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向我們揭示了每個人內心層面的錯綜復雜的人格現象,這是我尤為感興趣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多重性,內向?外向?激情?沉穩?……有時我們對自己都充滿了懷疑和好奇,我們在等待一個機會想清楚地看到真實的自己。
作者在前言中說,閑暇時,經常有朋友找到他,讓他把自己“拆了”,然后再“組裝”,這讓我對人格意象分解技術有了濃厚的興趣,不禁想到:
我有幾個自己?我有幾個什么樣的自己?我如何把自己拆解?我能幫朋友拆解嗎?……
想對自己有深入的了解,想更多地學習人格分析方面的理論和技能,閱讀此書,果然收獲頗豐。
01
何謂人格意象分解技術
正如作者所言,每個人的心理不是單純的,性格是多面性的、復雜的。比如,有的時候,你是一個很文靜的人,但有時,你也會是一個很瘋狂、有激情的人。
每個人在心理層面上,都是由許多個不同性格的人組成的自己,也就是說,每個人都不是單一的人格體系,都是由多個子人格組成。這些子人格在個體內維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使得每個人有相對穩定的個性。
可想而知,如果體內子人格不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這個人就難于形成穩定的個性特征。或者說,某一方面對個體不利的子人格占優時,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不佳。
何謂人格意象分解技術就是對個體的內在人格體系進行分析、拆解,分析各種存在的子人格,并和個體一起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想象、討論,讓個體看到、感受到自己內在的子人格的存在狀態,借此清楚地認識自己,并進行調整、完善、優化自己的人格。
如前面所說,有朋友讓作者將自己“拆了”,就是找他幫忙分析一下自己的人格特征,找到自己的多個子人格,看看他們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哪個子人格在起著主導作用?
而作者所說的再把朋友重新“組裝”起來,則是指對這個人內在的多個子人格進行調控,進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分布,并幫他找出能起積極作用的好的子人格。
人格意象分解技術是一種特點鮮明的技術,是從人的內在個性特征進行調控,幫助人們來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而達到治療目的。
人格意象分解技術的主要作用在于:
一步步引領讀者治療者了解自己的全部人格,認清那個完整而深刻的自己,最終找到那個自己熟悉并能駕馭的子人格。
清楚內心有多少個自己,借助每個子人格獨特而強大的力量,不斷內化,使人們化解內心的冷漠,排解內心的沖突,從他我跨越到自我,最終建立一種超我的機制。
作者說:“人格意象分解技術旨在讓我們變成一個心中有愛,溫暖向陽的“健康”人。“
作為讀者,閱讀此書,學習、感受的過程,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次療愈。
02
“拆人術”,如何拆分人格
學習人格意象分解術,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象對話。
意象就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心理圖像,如:“我的心里充滿了陽光”“我的心里有一塊大石頭”,想象出來的圖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意象對話技術是一個通過意象做心理調節、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在意象對話過程中,一個人內心的一切喜悅、憂傷、矛盾、恐懼等都可以轉化為鮮活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作者在書中曾讓一個女博士想象一座房子,還有房子中的人和東西,她想象中出現了兩個人:
一個是老婦人,老態龍鐘、駝背、衰弱無力;還有一個是小女孩,大概五六歲的樣子,一身是泥,很可憐、很委屈。
這兩個人實際上都是她,老太太代表她性格中衰弱、自卑、沒有勇氣的側面,以及她認為的自己“沒有朝氣”、“暮氣沉沉”,而那個孩子則代表她內心中幼稚、膽小、可憐的側面,渴望著父母的愛護但是卻得不到。
女博士想象的這兩個意象并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她們就是這個女生內心中的子人格。
人格意象對話技術,是針對人格進行意象對話進行心理治療,就是前面所說的人格意象分解術。
那么,我們如何“拆人“呢?簡單地說,包括下面幾步:
第一,先簡單介紹一些人格意象分解,引起來訪者的興趣。
第二,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讓來訪者坐好,或讓他們躺在床上。
第三,說指導語:“每個人都有內心沖突、內心矛盾的體驗。有時你會覺得你好像有幾個不同的‘我’,他們經常會有沖突、矛盾。這些互相矛盾的成分我們稱作‘子人格’,只要放松地去體驗,每個人都會有許多的‘子人格’。好,現在你舒適地坐好,閉上眼睛,放松,輕聲地問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你只是安靜地等待,不要刻意去想,放松你的意識,等待他們的形象在你眼前自然地出現。對出現的人格成分你也不要評判,他們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沒有好壞、優劣。”
第四,記錄以下幾個方面。
(1)姓名:我們告訴來訪者,每個人格都要為不同的自己起名字。“請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
(2)性別:人格有男有女,要記錄下性別。
(3)年齡:來訪者也許會估計這個形象的大概年齡,也可能清楚地說出他的具體年齡。
(4)外表和服飾: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是要記錄下服飾的樣式、顏色。服裝的顏色是很關鍵的資料。假如出現的是動物,也要問這個動物的顏色。
(5)性格:這是最重要的。不妨讓來訪者多說說。記錄的時候務必注意,要原封不動地使用來訪者所說的詞語,不要有所改變。
(6)喜歡什么:這是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個子人格的性格。
(7)討厭什么:也是為了加深對子人格的理解。
(8)其他:在最后,記錄其他有用的資料。
在結束前,我們可以做一次提示:“再過5分鐘我們就結束,你問一問,還有別人嗎?”
隨著子人格的登場,并被來訪者看到,便開始了療愈的過程。一般來說,來訪者能分清好與壞、利與弊,只要被看到,就會有思索,就會有改變。
想象中,治療者陪伴求助者整個過程,幫助其答疑解惑,并給予適時的鼓勵、引導思索……
榮格曾說:“每種個別獨立存在的心理內涵都會被擬人化。”
人格意象分解術正是利用這個原理而創立的,自從作者創立這個技術以來,經過了20多年的實踐,已經成為了一項成熟的技術,療愈了很多人。
03
“拆人術”,如何幫到我們
很喜歡作者在書中的一句話:“意象對話能讓你的子人格變好。”
所以,讓我們感興趣的是,“拆人術”是如何幫助到我們的呢?或者說,它是如何進行心理療愈呢?
作者認為,從人格意象分解的角度,一個子人格就像一個人,而每一個現實中的人都是一個小的團體,由許多個子人格或者說許多人組成。
換句話說,一個完整的人內部的人際關系穩定了,找出優秀的子人格做頭部,其他的子人格相互和諧相處,心理就療愈了。
舉一個書中的例子:
來訪者是一個20多歲的女孩。她的相貌中上,身材中等,衣著樸素,態度平靜溫和。作者對她做了人格意象分解,分出了幾個子人格。
第一個子人格叫愛若娃,女,偏老,她穿著黑衣服、帶著黑頭巾,善良而柔和。在描述自己的性格時,愛若娃說自己是一個孤獨、被動而傷感的人。在想象中,她生活在森林中的一個小木屋中,森林很茂密,濃蔭遮蔽而見不到一線陽光,有河。這個小木屋是一個尖頂的屋子,有四格的窗戶。愛若娃的眼神中都是落寞。愛若娃說因為森林大、不熟悉,怕有兇惡的動物,所以,她一動不動,不敢出去。
第二個子人格叫銀鈴公主或響鈴公主,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活潑的女孩。她也是在森林中,但是她所在的森林不太密,可以看到秋天純凈明朗的天空。她穿著白色和淺粉色的紗裙,身邊有一只小鹿,她正在和小鹿賽跑。整個情景像童話。銀鈴公主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原野中和動物玩、笑。她最討厭的事情是被關在家里。
第三個子人格叫薩仁達娃,是一個藏族姑娘,皮膚黑黑的。梳著長辮子,笑得很燦爛。她想象中的背景是在一個西藏的賽馬會上。高原的天空干凈明亮。周圍有很多人在說笑,還有帳子和經幡。薩仁達娃正在唱歌。她的手放在臉頰旁,仿佛要用手把歌聲送出去。她的衣服袖子一個白、一個藍,有彩色花邊的腰帶、帶花帽子。她的性格開朗、不拘小節、粗獷,喜歡騎馬、唱歌。
還有一個子人格是妞妞,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短頭發、總是一副很不樂意的樣子,總愛梗著脖子說不。她很倔強,最愛和人反著來,在熟人和能容忍她的人面前,尤其如此。從來不肯聽話。
另外,女孩還有另外一組相似的三個子人格……
把每個子人格的意象當作一個獨立的自己,我們可以和他交往,了解他獨有的心理,可以影響他。而這里使用的方法就是意象對話,也就是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交流各自的想象。
作者在某一次心理咨詢中,把求助者當作愛若娃,在交流中體會她的孤獨,理解她的憂傷,幫助她快樂起來。讓愛若娃走出房子,到森林外看看……在另一次咨詢中,可以把求助者當成銀鈴公主……
正如作者所說:“通過人格意象分解這樣的活動,子人格的特點可以被改變,而來訪者的整個人也隨之改變了。”
人格意象分解的過程,可以讓來訪者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子人格的互動狀態,調節他們的人際,化解沖突,使之相互認識、理解,歸于和諧。
04
通過閱讀,了解了意象對話的心理治療技術,也了解了人格意象分解技術,即“拆人術”。不由得,我想起了作者朱建軍老師的另一本書《藥樹》,也是詮釋的意象對話技術的心理療愈過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靜下來,嘗試利用意象技術來了解自己的內心,看清自己內心真正有幾個自己,它們相處如何?是否互相認識?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每個人都處在關系之中。“
人的內心也不例外。我們如何和諧處于紛繁的世界之中?我們內心的多個自己如何健康、和諧相處?
關注自己的內心,呵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妨,用“拆人術”來時時療愈自己。有關人格意象分解術的理論和應用,詳細內容,就閱讀《你有幾個自己》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