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易子
從前讀司馬相如的文章,總覺得辭藻華麗,甚是上口,對這個人的了解,是通過其妻卓文君。卓文君是個妙人,在那個時代,她就可以為愛不顧一切,當壚賣酒,她愛的毅然決然。
當司馬相如聽懂文君曲中之意,她便知找對了人,聞弦歌而知雅意,高山流水遇知音。
卓文君寫過許多傳揚千古美好的詩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幾千年后的今日,依舊是被世間男女吟誦的美好誓言。而我最愛的還是那句“自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作羹湯。”充滿了這人世最俗的煙火氣,卻也是最接地氣的深情了。
想一下,如果家里有這么個人,什么時候回到家都是熱氣騰騰的,從胃暖到心。有這么個人,變著花樣給一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食,冬日的一鍋熱湯能驅散這世間所有的涼薄,夏日的一碗涼面下肚能讓你周身爽快。原來,四季就在這一桌吃食里,生活原也在此。
01
春節已經過去了,正月也快要過完,已經告別家人開始打拼的你,是否還在惦念過年時母親精心準備的一桌年夜飯。那一桌飯,足以慰藉你過往一年所有的孤寂,讓你懷著溫暖與愛在今年更加努力。
前幾日央視的紀錄片《過年》,其中提到一個家庭主婦終其一生能拿出手的菜不過一兩樣,想想也是,母親那輩人一輩子圍著灶臺轉,在貧瘠的年代養活一大家子人,甚是困難。
實在想想,母親著實不算是一位合格的農家婦人。照爺爺的說法,除了有一把苦,其余什么都沒有,種地再苦母親也不曾說過,做的飯菜沒有父親做的好吃,以往春節都是父親掌勺,母親就是打打下手罷了,母親也不會織毛衣,連鞋墊也不會納,小的時候甚至不會給我扎小辮兒,于是我留短發一直留到初中,直到自己會扎。
可我現在每每生病,總是想起來母親做的那碗雞蛋掛面,好像只要吃了,病就好了。現在自己成家了,卻不會蒸饅頭,外面買的饅頭總不如母親蒸的饅頭,有饅頭味,吃著滿足。后來,母親只要來與我小住,就一定會幫我蒸一大包饅頭,凍在冰箱里,盡管有的時候拿捏不好,饅頭堿大,就黃了,但我依舊還是很喜歡吃。這大概就是媽媽的味道吧。
現在,母親老了,病了,來與我住的時候也多半是躺在床上休息,與兒子逗幾句,我會想著法子做些好吃的,做些母親以往沒吃過的,看著她吃的開心,我也開心。母親胃不好,一頓飯總要吃好長時間,我看著她拿筷子顫顫巍巍的模樣,甚是心酸。
我多想一直陪著她啊,多想她不老、不病、不死,我還是那個孩子,那個生病了想要吃一碗雞蛋掛面才能好的孩子。
02
昨天夜里快凌晨的時候,迷迷糊糊地跟老公說,我想吃餃子。說罷便睡了,直到一點半被老公叫醒,我睜開眼睛看了一眼,老公捧著一盤餃子站在床邊,餃子的香味輕輕淺淺的傳入肺腑,一瞬間就醒了,再沒有半分睡意。
我看著這盤餃子,包的不好看,有大有小,餡料里的白菜切的很大,自制的蒜汁醋加的有點多,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它的美味。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餃子了。
你能想象嗎?一個大男人晚上凌晨穿著睡衣在廚房和面,炒餡,包餃子,盡管只有十幾個,但是依舊費了一番心思。盡管把廚房搞得一片狼藉,第二天我還要好好收拾。可是,在那一刻,什么都抵不過他的那一份心。
這樣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他會因為我說想吃炒面,就去和面、煮面、炒面,說不感動肯定是騙人的,我很感動,很欣慰,也很幸福。
就因為這些,我不后悔,不后悔沒有婚禮,不后悔沒有首飾,不后悔沒有房子,不后悔沒有車,只因為有他這顆心。我喜歡金銀財寶,喜歡錢,但是也可以因為一顆糖被他哄的很開心,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要鮮花鉆戒豪車才可過一生,有時候只要一顆真心相待,便能慰藉一生。
那個愿意為你深夜做飯的人,他一定很愛你。
03
嚴歌苓在《一個女人的史詩》里寫田芳菲幼時生活清苦,但每天一早睜開眼睛便是媽媽準備早飯的香氣,媽媽從香氣中走來,幫她把一把油亮黑發扎成辮子。為著這短暫卻又日復一日的溫情,田芳菲原諒了原本貧瘠不堪的生活。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家人,北京二環租了一個小院,租期十年,然后花了四十萬進行裝修,大家都說遇到這樣的租客房東一定很開心。我若是房東,誠然也是開心的。
然而租房的小夫妻卻不這樣認為,盡管只有十年,可這是他們的十年,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生活是自己的,這個房子承載了他們孩子所有的童年,為什么不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過得更好一點呢。
一間陌生的出租屋,只有廚房整齊利落,帶著那份煙火香,生活才能變得活色生香。
我家里的冰箱擺著各種各樣的調料,咖喱塊,糖桂花,蔓越莓,豆瓣醬,老干媽……瓶瓶罐罐一大堆,還有自家釀的葡萄酒、青梅酒,經常擺到冰箱放不下,總是在考慮要不要換個大冰箱。
我可以變著法子給兒子做好吃的,從網上買來漂亮的餐具,吃飯的時候把他們一一擺好,有的時候是咖喱雞肉飯,有的時候是水煮肉片,有的時候會做麻辣香鍋,有的時候也會給兒子專門做他喜歡吃的蛋包飯,用番茄醬畫上一個漂亮的圖案,哪怕是最普通的一道西紅柿炒雞蛋,配著美美的盤子,也能讓人食指大動。
生活終歸是自己的,要盡可能過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在這個人情淡薄的社會,平淡靜默的人間,出門在外,總會受到委屈,但只要一回家,就有一個人給你春日暖陽般的微笑,有一個小肉團子拿著你的拖鞋,甜甜的叫一聲爸爸或者媽媽,那么一切的苦難與艱難便都有了意義。
深情不是愿意為你出生入死,愿意為你赴湯蹈火,而是,有這么個人,他愿意和你一起吃無數頓飯,愿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陪著你一日三餐,陪著你一起經歷風雨。讓人總想好好活著,跟所愛的人一起平淡生活就好,人生最珍貴的不就是一碗安樂飯嗎。
請相信我,那個愿意為你傾盡全力做頓飯的人,他一定很愛你。
我們常說,這世間,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或許,這愛與美食原就是不可分割的。
美食是什么,是我們對一個地方最初的印象。
我們出去旅行,然后歸來,所記得的都是些什么呢。是那里美好的景色,是你在那里時寫下的文字,但這些都會慢慢淡去,留在記憶深處的還是那里美食的味道,就如同我一般,多年以后還會記得云南過橋米線的美味,記得大理餌絲的味道,記得桂林米粉的滋味,記得廈門鼓浪嶼的那間甜品店。這些滋味真真實實的提醒著我曾到過那里。
最深的愛,是我愿意在下班以后,脫了高跟鞋、工作服,換上平常衣服,一頭扎進廚房為你們做一桌好飯;最深的愛,是你愿意為了我學著包餃子,學著做蛋糕,愿意為了給我一份驚喜,你獨自一人在廚房鼓搗到深夜,買了烹飪書一條一條照著做,但依舊失敗。
食物里總是藏著最深的愛和最濃的情。無論何時,我都愿意為你洗手作羹湯。
每一個吃貨都值得被這世間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