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王掌柜上篇文章《玩轉 Workflow - 一個極客文藝青年的觀影之旅》的同學應該知道,我在上篇文章中推薦了一個 Workflow 腳本 ,實現了如下流程
?? 附錄①?中可以查看上一篇文章的簡要說明
那么我在看完電影后是如何寫影評,同時又如何自動化影評流程呢
這就引出了今天的主題自動化影評流程
老規矩,先描述一下自動化影評的整體流程
- 觀影完成后** 第 7 天**的晚上 22:45 ,Todoist 提醒我該寫影評了(此時間可以調整成任意時間)
- 當我準備寫影評的時候,通過 Launch Center Pro 啟動 Day One,完成一句話影評流程,查看 LCP 腳本
- 進入 Day One 后,寫完影評
- 將影評完成后分享到 EverNote
- Zapier 會自動找到 Todoist 中的影評提醒任務,把它設為已完成,同時將 Evernote 的這篇影評分享到 twitter 中
其實以上1-3步在上一篇文章《玩轉 Workflow - 一個極客文藝青年的觀影之旅》已經實現,那么4-5步 - 自動化影評就要用到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神器 Zapier
用 Zapier 實現自動影評流程
Zapier 一個基于云端服務 API 自動化流程的工具,非常類似 IFTTT 這個服務,正如它們的 Slogan **Automate the Web ** 翻譯過來:讓網絡自動化,通過 Zapier 提供的對接服務,我們可以實現一系列的組合云服務,完成一個個的自動化流程
?? 附錄④?中可以查看Zapier VS IFTTT 內容
我們回顧一下我們要做的事情:
我收到了 Todoist 的任務提醒,讓我把上周看的電影的影評趕緊寫出來,然后我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在 Day One 里寫完了影評,我再把影評文章從 Day One 分享到 EverNote 的013@電影筆記文件夾里,此時我就完成了影評的編寫,最后, Zapier 會自動的在 Todoist 中查找和影評筆記標題同名的 Task (就是剛才提醒我的那條任務),并完成這個 Task ,最后在 twitter 中發布剛才創建的影評筆記的分享鏈接
我們逐步分解一下此流程如何實現的
圖片如果過小可以點擊全屏查看
-
第一步,在 Zapier 后臺我們選擇創建一個 Zap ,選擇觸發器為New Note ,即,當013@電影筆記文件夾下新增了筆記時
圖中我用箭頭指出來觸發器和觸發條件
-
第二步,選擇 Todoist ,條件為Find Task ,意思是,在 Todoist 中的觀后感項目下查找任務標題和上一步觸動觸發器的那條筆記的標題一致的 Task
注意紅色標記出來的條件
-
第三步,繼續選擇 Todoist,條件為 Mark Task as Completed,意思是,在 Todoist 中 Task ID 等于上一步滿足條件后找到的 Task 的 ID,將符合條件的Task 設置為完成狀態
這里注意紅色標記,選擇上一步的條件
-
第四步,選擇twitter,條件為 Create Tweet ,意思是,發布一條消息,內容就是第一步觸動觸發器的那篇筆記的標題和鏈接(分享鏈接)
通過以上4步,我們就完成了自動化影評流程
如果用過 IFTTT 的同學一定會覺得 Zapier 比它實現一個連續的流程要簡單和實用的多,相信如果玩得好的話,你一定會喜歡上 Zapier 的
懶是第一生產力
文章寫到這,我有了一些其他思考,首先像 Zapier 和 IFTTT 還有 iOS 上的Workflow 這樣的服務存在對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他使得一些沒有編程能力的人能夠像搭積木一樣,通過簡單的拼接,將兩個獨立存在的服務進行了融合
就像文章中舉的例子,我寫完了影評保存到 EverNote 后,Zapier 會自動去 Todoist 中找到提醒任務并完成它,最后在自動發布這篇文章到 twitter,這里的一切,從我保存到 EverNote 后,他就全部自動完成了,我不用在做任何處理
我其實手動也能做,而且也不會太耗時,但是我就是懶,所以我才想到使用這些服務,現在養成的習慣是,一旦一件事情,重復的去做,而且還很枯燥,我就想把它自動化,所以自動化是懶人的福音,是我們提高生產力的動力
One More Thing
既然今天是帶大家玩轉 Zapier ,后續王掌柜會陸續推出幾篇 Zapier 的系列文章,下一篇預告: Zapier 實現稍后讀流程
一句話描述任務
當我在 EverNote 中創建一片文章后,給文章加上稍后讀的標簽,Zapier 會自動在 Todoist 中創建一條任務,在當天晚上10點鐘提醒我進行閱讀,當我閱讀完成以后,我只需要在 Todoist 完成這個任務,EverNote 中的文章就會加上已讀標簽,我就把這篇文章歸檔了
附錄
①? 《玩轉 Workflow - 一個極客文藝青年的觀影之旅》簡要說明
關于我的觀影之旅這篇文章,先簡單總結一下,我的最終目的盡量自動化的實現以下幾件事:
- 通過貓眼 App 購買影票后,獲得影票信息(包含時間、地點、電影名稱)
- 通過 Workflow 創建觀影日歷
- 創建EverNote 筆記,包含電影信息(作者、上映時間、主演和簡介)
- 在 OmniFocus 中創建提醒任務(觀影結束后一周提醒我寫影評)
?? 文章的任務管理工具已經由 OmniFocus 切換到 Todoist ,有需要的可以點擊查看新腳本
?? 附錄②?中提供了簡版的 Workflow 腳本
?? 附錄③?中可以查看,執行該腳本的影票信息內容說明
②? 簡版觀影流程主要實現以下功能
如果覺得《玩轉 Workflow - 一個極客文藝青年的觀影之旅》文章里的 Workflow 過于復雜,這里還有一個簡版的腳本,點擊查看腳本
流程如下
-
根據貓眼 App的出票信息,在豆瓣 API 中模糊搜索,然后手動確認觀影信息
創建觀影提醒日歷,什么時間去哪里看什么電影
創建編寫影評提醒(可選,不想要,刪掉后邊的命令即可)
③?如何在貓眼 App中獲得能夠被腳本處理的電影票信息
將在貓眼 App定好的票添加到 Wallet
-
在 Wallet 中,可以查看并選中符合條件的影票信息
?? 另外,如果你不是使用貓眼 App訂票,也可以根據我的影票信息格式,對照一下,把你自己的影票信息改造成符合我的腳本能夠執行的內容(主要是位置對應就可以)
④? zapier 和 IFTTT 對比
IFTTT 創建于2010年,zapier 創建于2011年,后者是前者的優秀模仿者,并且成功找到了差異化競爭點,并且活到現在
zapier 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定制化非常高的 API 腳本服務,比如對 EverNote 的UTF-8 處理,比如 IFTTT 對 Todoist 不支持查找Task,而 zapier 就可以查找(而且是通過上一步的結果中的相關返回值查找)
Zapier 的基礎版可以作為入門使用,而且,他調試起來很方便,因為它支持你配置完 Zap(Zapier 稱一個流程為 Zap)后,可以直接執行查看結果,不像 IFTTT 那樣配置好了,要等好久才能看到結果,這個時間是不確定的有時候快有時候慢,但就這個體驗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zapier 可以提供 N 個連續的流程操作,比如如果 A 做了事情1,那么 B 可以做事情2同時 C 還可以再做事情3,最后 D 再做 事情4,比如本例中,如果在 Evernote 中創建了一篇影評,那么 Zapier 會在 Todoist 中查找和筆記標題同名的Task,并完成這個 Task,最后在 Twitter 中發布剛才創建的影評筆記
IFTTT 做不到連續執行 N 個流程,他只能完成如果A做了事情1,那么B去做事情2,當然通過創建多個 IFTTT 也可以實現“連續的“多個任務流,但是比較復雜且不易操作
zapier 的 BUSINESS 以上提供了一個 AutoReplay Zaps 功能,即他會重新執行上一次執行失敗的 Zap(Zapier 稱一個流程為 Zap)
-
zapier 不便宜,嗯這是真的,所以我還在繼續挖掘它的潛力,看能否值回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