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李曉莉
(一)前進路上,不問辛苦
? ? ? 今天一大早,我們在坊主黨海燕老師帶領(lǐng)下,前往富平東上官初級中學參加五坊聯(lián)動交流研討活動。富平縣距華州區(qū)八十多公里,驅(qū)車走高速也得一個多小時。第二天要正常上班,當天去得當天回,上一節(jié)公開課,參與交流研討,下午聽兩個小時報告,這其間奔波之苦,一天輾轉(zhuǎn)兩地之苦,對于喜歡前進的我來說,算不了什么。尤其像現(xiàn)在這樣的多學科聯(lián)動研討,學科帶頭人牽頭,認真來做教學研究,在我身邊還很稀缺,對這樣的外出交流研討學習,我還求之不得呢。課件制作花了我整整一個晚上,又匆匆忙忙梳理好教學設計。課堂時間分配及環(huán)節(jié)調(diào)控,直到今天趕往富平的途中還在打腹稿,還在琢磨如何能達到最佳效果。本來設計的有關(guān)保爾成長經(jīng)歷的九個方面,先由學生分九組,發(fā)放任務單,各組一個方面,查書完成,但這個環(huán)節(jié)僅占整節(jié)課設計的四分之一,最多給十分鐘,如果按這種做法,十分鐘肯定完不成。左思右想,不知如何取舍,后來靈機一動,不如把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為“過目不忘”,即快速瀏覽屏幕中有關(guān)九方面的介紹,然后選取一方面憑記憶完成空缺部分。這樣時間大大節(jié)省了,但仍有風險,學生必須過目不忘,學生站起來回答時沒記住這就尷尬了,得請其他同學答,一來二去,時間又被消磨了。因為畢竟要短時記住九方面,難度太大。要是能提前分好組,每組只盯兩方面,注意范圍縮小,學生過目不忘肯定有把握,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間才能牢牢掌握。就這樣,邊趕路邊思索,竟也樂在其中呢。同行的夜書鋒老師更是辛苦,光教學設計就幾易其稿,其間黨老師不厭其煩反復指點,有時改動甚至要“傷筋動骨”,況且這幾天夜老師還忙于備戰(zhàn)市能選拔,時間更緊,工作更累。但沒人抱怨,沒人喊累,因為喜歡,所以執(zhí)著。
? ? ? (二)追夢路上,不分年齡
? ? ? 今天參加交流活動,擔任授課的老師不是市能就是省能,年齡由九零后、八零后到七零后。我就是一名七零后,在接到黨海燕老師邀請后,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一方面是緣于對黨老師的信賴,一方面是為著自己的愛好――愛學習,愛交流。黨老師又說得準備一節(jié)課,交流研討時還要說課,我又說“行”,一方面為著我的課題研究,一方面為著向自己挑戰(zhàn),“走出門”講課,好多年都沒參與過,要出去講,可真算難題呢,又逞能了呢。可我不甘心,我想怕什么,有難度才有挑戰(zhàn),不試試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于是,抱著這種心態(tài)又開啟了自我救贖式的挑戰(zhàn),接受大家的評議,提升自我。
? ? ? 在教學藝術(shù)追求之路上,我始終懷有極大的熱情,我始終期盼著在這方面不斷磨練,成就夢想。八零后的夜老師仍在備戰(zhàn)省能選拔的道路上,五一四天假愣是沒休息,連門都沒出,全用來看書了。問他為何這樣拼,他坦然回答,只因為喜歡。同為七零后的坊主黨老師,仍在不懈地思索著,不停地忙碌著。他們的身上你看不出一絲懈怠厭倦的神情,反而更多了份這個年齡段早已沒有的進取與赤誠。只要有夢想,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 ? ? ? ? ? ? (三)動動真格也無妨
? ? ? 教師專業(yè)成長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平臺。只要給老師逐級搭建成長平臺,老師們才能有更高的眼界,才愿意主動學習,主動成長。省級能手、市級學科帶頭人張揚老師的報告《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專業(yè)成長》處處刺激著我們早已被磨得麻木的神經(jīng)。張老師給大家分享了他們學校在促進老師專業(yè)成長中的具體做法。單說讓老師讀書一事,他們先給老師們送書,這點不稀奇,好多學校也這么做,但后一招絕了,為了檢驗老師們的讀書成果,學校給老師搭建平臺,每周開辦一次“大講堂”,由老師們分享閱讀收獲,參加聽講的是全校老師。再說召開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會,他們也不走尋常路,而是開辦“班主任論談”,竟有評委,還頒發(fā)榮譽證。更不必說各種類型的賽課,評課,磨課,研討等,哪一樣不是真真正正觸及教師專業(yè)成長中的弊端?哪一樣不是真真正正為老師成長搭建平臺呢?哪一樣不是真真正正淬煉老師們的專業(yè)才能?我常想,若我置身于張老師的學校管理中,我如何能過得了那一道道關(guān)卡,我敢肯定我沒這個膽氣,也沒這個能力。因為我深知,我的日常教學很難經(jīng)得起推敲,很少有人引領(lǐng)你反復磨課,琢磨如何導課,如何設計,如何引導學生互動等,我統(tǒng)統(tǒng)沒有信心。可是我愿意給自己也來點真格的,不隨波,不逐流,只愿在語文之路上自覺錘煉,不斷成長。
? ? ? 套用一下毛澤東的詩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追求理想的語文教學藝術(shù),與有這一夢想的人們同行,即使歷盡艱辛,也絕不改初心,因為我終將看到語文之花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