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從國外回來了,我就又一次來到了上海。三個月過去了,這個在過去二十年一直代表著中國速度的城市好像也沒什么變化,只是街道上各種顏色的單車更多了。
說起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北方還是南方人。按省份來看,江蘇一定是被劃入南方,按城市來看,連云港又在秦嶺淮河以北,可是我們又沒有像北方城市那般享受國家供暖的福氣。只好卡在當中受了二十年的氣。
出于偏見,我對上海這個城市一直喜歡不起來。哪怕在我二十三年有限的人生里,上海是我排名第三生活過最久的地方。在懦弱無知未成年的少年時代,上海幾乎是我去過的唯一的外地。理由更是荒唐,游玩來上海,看病來上海,甚至避暑也來上海。而這全部的理由就是因為家里有一個在上海的舅舅。倒不是因為正直,但類似于攀親戚找關系等諸如此類的行為,從小就讓我非常看不上。面臨找工作時,舅舅給我的安排也總是讓我渾身不舒服。困惑的是,我明明可以自己找到更好的,為什么一定要找關系呢。
第一次來上海已經是13年前了,如今只記得后來帶了一整個后背的疙瘩回家,現在看來好像是痱子。可笑的是我們竟然是去避暑的。第二次是世博會,和一個兄弟。印象中我那時還挺風流倜儻的,在排那些長的令人詭異的隊伍時,和不止一個女生眉來眼去。第三次是高中畢業,帶著想要追求的女生,和她的閨蜜。事實證明這樣的三人組合一定是災難,回家后我們果然迅速關系惡化撕破臉皮失去聯系。
在文藝作品中,似乎上海的樣子就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弄堂里的早晨是模糊的,人的狀態是慵懶的。在報刊雜志上,似乎上海人都是西裝革履人模狗樣的,每個人說的都是中英文混雜的詭異語言,手機屏幕上常配著同花順或者金三順等炒股軟件,要是有誰不玩點金融不買點股票,那簡直就是出錯了。而這些,和我今天對上海的認知基本是吻合的。
當中國的城市化在最近二十年以掃蕩之勢迅速改造著這個古老的鄉村國家,個人生活也不可逆的對城市產生強依賴。也許你會失落地感慨,中國的城市不都是那個球樣嗎。嗯,如果對每個城市都只是走馬觀花匆匆略過,的確會失落。大規模連鎖企業和標準化工業品大行其道的時代里,地緣政治影響力在下降,甚至地頭蛇企業都難以生存,開始追求規模。導致你在不同的城市走著名字一樣的大街,逛著一樣的商場,買著相同的產品,而這一切都讓你興奮不起來。
城市氣質,是需要用心生活感受的。從去年七月到今年三月,從夏天到春天,我在這里工作實習,算是經歷了一輪上海完整地春夏秋冬。這里環境優美,降雨充沛,基礎設施健全,商業模式先進,各種新鮮事物總是在這里優先試點,你可能會有一些中心的幻覺。人們衣著得體,談吐得體,舉止得體,似乎他們做的每一步都是對的,但我總覺得是不是哪里出了錯。
我在這里過的舒服極了,但卻很不喜歡。
也許我會經常回來,這里有我的許多朋友。再給我一些時間,給我一些機會,讓我發現你的好。但現在,我要先離開了。
我愛我的家鄉。我在那里出身,在那里發生了太多事哪怕現在都忘了。我愛南京,我愛李志,我會每年都去到那里跨年,總結一下去年,展望一下明年,像每一個南京人做的那樣。我愛青島,那是我大學的所在地,如果有緬懷的情緒上來了,我就過去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反正高鐵也方便。我愛北京,我即將去到的奮斗的土地,如果我一事無成那一定是能力問題,再也找不到其他掩蓋的借口。啊,多么的公平。
等到什么時候老了,奮斗不動了,就找個地方定居吧。如果這個世界還來找你,你就說,嘿,我不想和你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