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同事一起聊天,有同事說自己得找個副業,不然車貸房貸各項支出剛需費用太高了。
然后就說起了各種副業,有同事說自己之前跑過滴滴,每個月還能賺一點。
恰好,前天共讀營的小伙伴從從也說到了裁員,其實裁員,35歲失業已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了,這也很嚴重的風險和危機。
面對這樣一個赤裸裸的現實,清醒的年輕人早已意識到了風險,提前開始了自己的第二職業。
這樣才不至于自己被裁員之后,巨大的生活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卻不知道該怎么辦。
那么,到底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第二職業呢,這里面可有大學問了。
我們先來思考兩個概念,什么是副業,什么又是復業?
副業只是出賣時間去換取金錢,利用主業之外的業余時間,去創造額外的收入,比如--
接私活,
跑滴滴,
兼職打零工等等,
來創造主業之外的第二份收入。
而復業的本質是職場人在主業外,讓自己的知識技能,資源人脈,能夠持續獲得增長,并因此獲得收益,從而對沖主業可能遭遇的裁員、收入下降等風險。
真正做得好的副業,其實是復業,而它一定是長時間不斷堅持和積累的成果。
但堅持又不是盲目的堅持,所以,正確認識什么是對你有利的副業很重要。
那如何才能正確認識?
我自己去年開始也在深度思考這個問題,該如何長期持續發展一個穩定的副業。
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和踐行,漸漸做出了一點結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總結。
選擇一項副業值不值得自己做,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思考。
01 把時間線拉長,升維思考一下--
未來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
做這件事需要具備什么技能,從哪里可以學習這項技能,自己如何做才能精進這項技能。
比如我自己去年在思考自己的復業時,就是想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超級個人,有個人IP和影響力,做自己的付費產品。
那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超級個體,我首先需要具備的就是寫好內容的能力,于是我開始日更,精進自己的這項能力。
日更寫作的過程中很痛苦,但因為從長遠來說,思考清楚了這項技能的價值,所以我可以去了解這項技能的規律,可以保持耐心,持續練習。
一年過去了,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這一年的日更堅持下來,我有了飛快的成長。
于是,我又開始在學習社群運營以及如何擴大流量,如何做好用戶服務,這幾項技能。
相比去年,我的生存力、個人成長力以及人生復利明顯得到了提升。
02 這個副業是否能給你帶來長期價值,是否能讓你積累資源,能不能給你帶來復利效應。
我們為什么需要做副業,為什么副業成為了剛需?
就是因為需要對抗不確定性。
從長遠來說,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大,時間和精力的不足。
這項副業是否能讓我們的邊際成本越來越低,付出的精力越來越少,卻能幫助我們持續積累資源,產生復利效應。
那作為個人來說,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又能給自己帶來長期價值的副業?
有一句話說,成功的捷徑在于盡早發現自己的長板,然后無限聚焦:
1、列出 5 個你最擅長的能力;
2、列出你目前從事的工作、積累的經驗;
3、列出你的興趣愛好;
在三者間找共性,那個共性的地方就可以打造你的復業。
其實無論是選擇主業還是副業,都需要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去思考從長遠來說,自己想做什么樣的事情,這件事情能不能做的久?
如果只是付出時間和精力來換取錢,那隨著年齡的增長,競爭力越來越弱。
我們便很難重新開始掌握新的技能,那樣更加的被動和痛苦。
所以,盡早升維來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早點積累,做個長期主義者,拉長時間線看待我們的人生,會大幅提升我們的決策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