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朝
財報是用來證偽的,不是用來證實的。是用來排除要買的企業的。
證偽比證實重要,因為大部分人被現有的教育體系培養得思維僵化,習慣了什么問題有一個標準答案,解決辦法是把它證明出來。習慣了證實后到了生活與工作當中,也就特別容易體制化,很容易盲從與奴化,創新思維與靈活應變能力不足。殊不知,生活是復雜多變的,而股市更是瞬息萬變。而習慣了證偽的排除思維,就會知道,反復證偽,可以使我們對一個事實的認知更接近于真想,但它仍可能不是真相,它只是被我們框定到了一個范圍里。
取舍在我,不是別人說好就好。不管多么叫座的企業財報,都得由我自己來獨立判斷。
交易者可以不懂股票走勢圖,但絕對不能不懂財務數據。很多時候只要懂一點點,交易的幸運值就會高那么一點點.
為什么要讀財報
財報是股票的投資說明書,是企業的體檢報告。投資者可以通過閱讀周報評估股票價值,并按照財報數據判斷企業健康水平和生存能力。巴菲特說過”你在股市賺錢多少,跟你對投資對象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太多企業的贏利可以造假
只看F10里的每股盈利和市盈率很容易上當。
財報是用來排除造假企業的。
財報框架
財報分為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年報,分別向股東匯報對應期限的企業經營情況。其中,年度財報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年報都有三張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表
表的右邊,是錢的來源;表的左邊,是錢的去處。
負債的右邊分為負債和權益,負債是指借的錢;權益則是有多少是股東的錢。依照還錢的緊急程度越急的越上頭。
錢的去處,組成企業資產。按照變現便捷度排列。最容易變現的當然是貨幣,放在最前面。
閱讀財報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跟同行比照著看,看不同項目在總資產中占比有何不同,思考為何不同,這不同是優勢還是劣勢。尤其是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付款項、預收款項幾個項目,可以看出公司與上下游之間的地位,展示公司競爭力的強弱。
利潤表
利潤表也叫損益表,資本市場喜歡看,也最容易造假。依照權責發生制,沒收到的錢,可能被算作收入;沒付出的錢,可能被記錄為成本;又或者收到的錢,不算作收入;已經付出的錢,不被記錄為成本。
營業利潤是一家公司的核心利潤,是持續競爭力的體現,是利潤表上需要重點關心的數字。
上市公司報表中的收入,是不含增值稅的。因此利潤要繳清所得稅后才是凈利潤。
將成本、稅收、費用各自占收入的比例,與同行對比、與歷史對比。如果比例異常,就要去財報附注里尋找解釋。如果解釋不足以令你放心,就排除他。對投資者而言,市場利潤無窮,自己本金有限。寧可錯殺而少賺,也不能踩雷而虧本。
股票價格/每股收益,就是市場最常用的指標——市盈率,簡稱PE(Price/Earning)。只是投資回報率的倒數,20PE意味著投資回報率為5%。
現金流量表
用于記錄公司的現金流入和流出。
表里最準確的數字是期初現金總額、期末現金總額及兩者之差。
資產負債表里貨幣科目里除了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理財產品),可能還有些不能隨便動用的錢,是不算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如果發現現金流量表的再多及現金等價物余額,與資產負債表貨幣余額不符,不要奇怪,差額就是受限制的貨幣。
公司涉及的現金活動分為三大類: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
經營活動為負的企業,通常日子不好過(銀行除外),這個就是日常說的入不敷出。
投資活動要看投資的項目是否在企業能力范圍內。通常,跨行業擴張,不妙的概率大。二要看投資回報率,如果不是顯著高于社會資金平均回報水平,管理層就是亂來的,反之就是對股東有利的投資。
籌資活動,則包含公司回購股票、分紅、借債或發行股票收到的現金以及相關成本。
看報表
老唐看報的策略:
先排除ROE(凈利潤/凈資產)< 15%的企業,
再排除上市未滿5年的企業
看三張表
必看董事會報告,多年的連在一起讀,前后對比,可以判斷董事會說話是否可信,對市場判斷是否準確,對企業掌控力的強弱等
和重要事項
三張表如有任何疑問,都需要在附注中找解釋。最好細讀,別人不讀的東西,你得讀。
重要提示
主要看會計師意見和分紅方案,再注意一下是否有異常說明即可。
只有會計師事務所為本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報告才值得讀。否則就肯定有問題。
預計、估計、計劃、我們將這樣的字眼都是吹牛, 可相信套話。
財報的結構
主要看財務會計報告、董事會報告、重要事項
次要內容,股份變動及股東、董事、員工情況。除了了解管理層外,看員工人數等信息可以知道公司擴張還是收縮,員工工資對比同行有沒有異常。
快速閱讀資產負債表
先看錢的來源,再看錢的去處
1.首先看負債表的最后一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合計”,便知道家當有多少(資產=負債+權益),再看上一行“所有者權益合計”,便知道了公司有多少錢是自己的,多少錢是借來的。
2.回答借的錢,為何借?向誰借?借多久?利息幾何?這幾個問題。幫助我們理清楚企業借款的原因及迫切程度。如果借款代價比較高,通常都是危機信號。尤其是如果一企業資產負債表顯示自有貨幣資金挺多,但仍然以比較高的利率借款,就更奇怪了。
3.看新借的錢花哪去了,和往年的對比著看。
然后看四個點:生產資產/總資產;應收/總資產;貨幣資金/有息負債;非主為資產/總資產。這些比值從三個角度看,即結構、歷史、同行。
4.結構分析
輕資產公司優于重資產公司。
生產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以及無形資產里的土地)
重資產的特點,冰是一旦沒有新需求后,已經投入的產能退不出來。要退的話,價值歸零。因而在行業需求飽和的情況下,企業為了爭奪市場,最常見的手段,就是以可變成本為底線,展開價格占,力求將固定成本救回一點算一點。
輕重劃分的標準:當年稅前利潤總額/生產資產。得出的值如果顯著高于社會平均資本回報率(按銀行貸款標準利率的兩倍毛估),則屬于輕公司,反之則屬于重公司。
5.歷史分析:看透行業
看公司自身生產資產/總資產比例是如何變化的。然后將自己放在老板的角度,思考為什么變重,或為什么變輕?企業加大的是哪塊資產,減少的又是哪塊資產,利弊分別是什么?
同樣可以統計競爭對手相關數據,對比他們年內變化的異同。如果方向趨同,說明業內人士發展的戰略基本一致,所采用的策略也基本一致,大致說明行業維持原有方向,未發生突變。如果出現迥然不同的安排,一家變得輕,一家變得重,對于投資人可能就潛藏著機會或者陷阱。
6.財務穩健、業務專注的企業值得信賴
接著看應收款占總資產的比例,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的比例,非主業資產占總資產比例。
應收與總資產比例。應收:負債所有帶“應收”的總和減去“應收票據”里銀行承兌匯票金額。
第一看是否過大。總資產里過半都是應收款,這公司顯然有問題(一般超過三成已經嚴重了)
第二看是否有巨變。正常來說,不應該發生超過營業收入增幅的應收款增幅。如果有不是好苗頭
第三看是否有異常,突然幾個科目沒有了。或多出幾人科目等。
貨幣資金/有息負債,這個看是否有債務危機。貨幣資金要能夠覆蓋有息負債
非主業資產/總資產,這個看是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如一家制造業,將大量資金置于金融交易,很可能在行業內已經很難發展的。
7.不同口徑報表的關系
快速讀利潤表
戴維斯雙擊:就是尋找10倍以下市盈率、經營業績年增長能達到10%~15%的企業,享受其業績增長和市盈率增長對股價的倍增效應。
主要關注四個要點,即營業收入、毛利率、費用率、營業利潤率。
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展示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如果不考慮收購兼并式的增長,企業收入的增長通常有三種途徑,即潛在需求增長、市場份額擴大和價格提升。營業收入的增長可能是需求增長,因此投資者不僅要看企業營業收入絕對數的增長,還要看增速是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只有營業收入增長高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才能證明企業的市場份額在擴大,才能證明企業仍然是行業中的強者。反之,可能在提醒你行業內有更強硬的對手,或企業的競爭優勢在“融化”。而利基ymfns重點關注經營所得的現金的去向。
毛利率
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就是毛利潤,它是企業利潤的源頭。毛利潤在企業營業收入的占比就是毛利率。
建議找高毛利的企業,躲開低毛利的企業,因為低毛利率要靠精細的運營能力,這樣的風險更大。
費用率
一般銷售費用比較高的企業,產品或服務自身沒有“拉力”。
管理費用的增長比例等于或小于營業收入增長,如大于要查出明細
費用(銷售、管理及正的財務費用之和)占毛利潤的比例控制在30%以內,就算是優秀的企業,在30~70%就是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超過70%就價值不大。
舉例:
如一家企業,毛利率40%,費用占毛利潤的80%,意味著100元銷售,產生40元毛利潤,其中有32元費用,8元營業利潤,扣25%所得稅后,凈利潤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只有6%。這還是毛利不錯的企業,尚且如此。如果毛利20%,80%的費用率下,100元的銷售創造的凈利只有3元了。如果有得選 就不應該在這樣的企業浪費時間。
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就是營業利潤率。
不僅要看數字大小,更要對比歷史變化。營業利潤率上升了,要看主要是因為售價提升、成本下降,還是費用控制得力?要具體思考以下問題:提價會不會導致市場份額的下降?成本是全生業一起降了,還是該公司獨降?原因是什么?
經營現金流凈額/利潤表的“凈利潤”,該比值越大越好,持續大于1是優秀企業的重要特征
事關存亡的-現金流量表
5組數據找優質企業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0
2.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
3.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0,且主要是投入新項目,而非用于維持原有生產能力
4.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0,可放寬為排除分紅因素>0
5.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有息負債,可放寬為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應收票據中的銀行承兌匯票>有息負債
以上數據要數年持續看。
財報的綜合分析與閱讀
企業財務分析四步走
第一步,瀏覽資產債表和利潤表各科目,關注有無異常
第二步,進行財務指標的歷史分析
第三步,對比企業利潤和現金流量變化的趨勢
第四步,將企業與競爭對手比較
財務指標分析
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指企業能否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償還短期債務。短期債務在財報里的名字叫“流動負債”,是企業在一年內或一個營業周期內需要償付的債務。安全性分析主要觀察流動資產與流動債務之間的關系,常見指標有兩種,即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書上說流動比在2左右,速動在1左右為比較理想狀態。
作者老唐使用的指標: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息負債>=1 可適度放寬為:(貨幣資金+金融資產)/有息負債>=1**
盈利分析
從營業收角度:
營業利潤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三費)/營業收入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從資產角度: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
平均凈資產或平均總資產,可以簡單在用期末值與期初值之和除以2。
凈資產收益率衡量一家公司經營得好壞。直白地告訴股東,投進公司的每一元錢在某階段里獲取多少利潤。
成長性分析
增長率,看同比或環比變化情況。
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
營業利潤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
凈資產增長率
管理層能力分析
管理層能力,也叫營運能力。主要觀察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平均應收賬款=(期初與期末應收賬總額之和/2
比率越高說明應收賬款在一個年度里轉化為現金的次數越多。
總體分析
采用杜邦分析體系,通過凈收益率計算公式的分解,尋找和挖掘驅動利潤的關鍵因素
當ROE=凈利潤/凈資產 ,這個指標越高越好
杜邦公式: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銷售收入 * 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 * 平均總資產/凈資產。
把ROE拆成三個部分,產品凈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杠桿系數
使用財務數據估值
- 現金流折現法評估企業價值
- 清算價值法,計算企業變賣全部資產、清償全部負債后,剩余的現金價值
- 股市價值法,預測一家企業會在股市上以怎樣的價格進行交易,來評估企業價值